普婷婷
摘 要: 學生無論家庭環境、自控能力和英語素養基本儲備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我校英語學科課堂改革嘗試采用“微課+小組合作+導學稿”相結合的方式,以破解城鄉薄弱學校英語差異性教學難題,是我校課程理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關鍵詞: 差異性教學 小組合作 微課 導學稿
在英語學科課堂上,筆者嘗試采用“微課+小組合作+導學稿”相結合的方式,以破解城鄉薄弱學校英語差異性教學難題。筆者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用微課和導學稿,如何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合理的分組、規范的操作,以及如何選擇明確任務、交流分享成果、轉變教師角色等方面進行研究。
一、造成學生英語素養差異性的條件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學生交流等方式對學生英語素養差異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出我校學生英語素養差異性與以下三個條件有關:
1.學生英語的素養差異性和不同家庭的條件差異有關
我校地處城郊接合部,15%的學生來自本地農村家庭,60%的學生來自外地農民工子女。其中30%的本地農村學生和少部分進城農民務工的子女在我校接受英語教育,其英語基礎較好。20%的學生家庭購買了電腦,因此學生英語素養較好。與此相對應,80%的學生家庭沒有購買電腦,這部分學生英語素養就差。因家庭條件差異性導致學生信息素養存在明顯的差異。
2.學生英語素養的差異性和學生自控能力的差異性有關
電腦網絡承載著包羅萬象的信息,內容極其豐富。刺激而頗具誘惑力的游戲,方式新穎而交互性較高的網上聊天等一些極易分散注意力的垃圾信息充斥著學生的生活。這對學生的自控能力是一種考驗,也是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3.學生英語素養的差異性和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差異性有關
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學科具有明顯的區別,它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平時動手實踐活動多一些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占有一定的優勢,不大愛動手操作技能差的學生便處于劣勢。基于以上來自于學生的差異,如何開展差異性教學,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開展差異性教學呢?差異性究竟在哪些方面呢?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何讓已有基礎的學生更拔尖,如何讓沒有基礎的學生奮勇直追,都成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大而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和機會少,學習主動性差,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差異越來越大,差異性課堂教學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下按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研究如何在城鄉薄弱學校英語課堂上實施差異性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教學質量,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是有重大意義的。
二、破解英語學科差異性的課堂教學策略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實驗以來,中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單一,雖然任務驅動教學得到廣泛的研究和實踐,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層面的提升,這種“營養”上的先天不良導致的不足和負面影響日益顯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見困難,對“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產生懷疑和批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情景學習”、“主題活動”、“合作探究”等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常態模式。在種種教學方式中,一種高效的教學組織方式出現在英語課堂中,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英語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英語老師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形成固定思維,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和作用能真正理解嗎?為此,筆者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一些班級進行分組教學實驗。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選擇采用“微課+導學稿+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導學稿中的“導”是“引導”,主要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導演稿中的“學”主要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基礎性和部分提升性的學習任務,實現部分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互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微課”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互補學習的支撐點,“導學稿”是中心點,“小組合作學習”是關鍵點。結合我校英語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合理的分組、規范的操作,選擇明確任務、交流分享成果、轉變教師角色,是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編制好“導學稿”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錄好“微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
1.“微課+導學稿+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我校英語學科教學的基本形式
組內成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微課”是課題組成員自己開發微視頻或收集整理的別人成功的微視頻,主要是在上課前的“自主學習”環節中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導學稿中的“導”是“引導”,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導學稿中的“學”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基礎性和部分提升性的學習任務,實現部分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則加強學生之間互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
2.“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是城鄉薄弱學校英語差異性教學策略下英語課程教學基本方法
“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它能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合作學習活動可以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學習”模式在英語學科教學中表現最多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尤其適用于學習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為此我們提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入、逐步求精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好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3.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先根據每班學生的“英語素養”,把他們分成4人-6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英語素養水平搭配平均,然后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特點進行分工,如可分為小組1名,中心發言人1名,資料收集員1名,技術指導員1名等(其小組名稱、分工名稱每個小組自行商議確定)。
4.英語差異性課堂教學“導學稿”的編寫和使用模式
英語學科的“導學稿”既是教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導學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設計,要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展和聯系,因此教師在英語教研組內進行集體備課時,應注重導學稿編寫的四個重要的環節:學生預習自學環節——小組交流研討環節——展示提升環節——課內反饋環節。
參考文獻:
[1]劉麗燕,賈國棟.大學英語精讀課多媒體組合教學研究——《大學英語·精讀》(修訂本)多媒體光盤應用設計[J].外語界,1998(03).
[2]李萌濤.《大學英語·聽力》多媒體光盤的教學設計[J].外語界,1998(03).
[3]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