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楠
摘要:目前,怎樣在公司制企業的成本方面進行科學的管理,使企業成本的效用最大化,已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我國公司制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出發,發掘導致現狀的一些問題和原因,根據我國目前企業成本控制的現象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成本控制;企業成本系統管理;公司制企業成本控制
一、前言
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商品價格的競爭,而商品價格又取決于成本,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成本競爭。傳統的成本管理是適應大工業革命的出現而產生和發展的,但是,21世紀以來,企業環境的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企業應采用先進的成本控制方法和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成本控制新理念。怎樣合理的花費成本中的每一毛錢,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更加競爭激烈的市場條件下面臨的相同難題。
二、成本控制的內涵
成本控制的基本含義是企業根據預定義的成本目標嚴格控制生產過程消耗的生產資料,即企業消耗的生產資料要根據預定的所有商品的成本進行調節和監督,及時發現產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使產品的實際成本一直在成本的預算范圍內。
企業的成本管理包括廣義的成本管理與狹義的成本管理兩種,其中廣義的成本控制也被稱為相對成本控制,它包含企業的所有活動,并且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而狹義的成本控制又被稱為絕對成本控制,以完成規定的成本限額為目標。
三、公司制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成本控制體系存在缺陷
傳統的成本管理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生產,是一個“生產型”的成本管理。這種成本控制管理范圍僅局限于制造成本環節,沒有實現全過程成本的控制。這導致成本控制一直集中在生產階段,可是企業產生的陳本不僅僅包含這些,而且這些制造成本在產品設計之初已經被確定。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市場范圍日益擴大,競爭日益激烈,僅僅著重于短期利益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戰略的需求。
企業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忽略研究等方面的成本,費用體系不健全,它主要表現為:分析階段不全面,沒有進行日常分析;只進行生產成本的分析,沒有進行日常分析和預測分析;只進行經濟分析,沒有進行技術分析和潛在成本分析;只進行成本實施的分析,沒有更深層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忽視“沉沒成本”
企業不重視“沉沒成本”,導致“沉沒成本”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中國的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對企業成本的表面分析上,也就是那些易被控制和易被發現的成本費用上,而很少挖掘那些不易被控制和不容易被發現的成本的管理。站在市場經濟體制設計目的的角度來看,企業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組織,而不單是履行某個社會職能的組織。因此,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沉沒成本”是企業經營者在管理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部分,不僅僅如此,還要找出“沉沒成本”未來可能涉及的所有環節,及時的進行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企業成本控制管理機制落后
在企業管理者的想法中,成本管理就等同于生產成本控制。我國不少企業經常錯誤地判定成本驅動因素。傳統上的做法是:對制造費用的分配是按照產品的工時進行分配的,這就含了一個假設,即制造費用的發生也是與產品的產量直接相關的,并且呈正比例,諸如生產準備、材料搬運等費用的發生與投產次數非產品的產量(工時)直接相關,因而雖然小批量生產、工藝復雜的產品單位直接材料成本的單位機器工時相差無幾,而前者的單位制造費用則比后者大得多,而且現代產品中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產品的制造成本并非與產品生產數量有關,或者說至少不只是與產品數量直接相關,而低估高科技含量產品成本,成本計算的錯誤導致生產決策的錯誤,對企業來說這是致命的。
四、公司制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解決
(一)改善傳統企業成本控制體系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應建立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體系,并在充分考慮整體形勢的情況下,研究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企業要想生產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成本控制就不僅僅是在生產產品的環節中,而是應該擴大管理范圍,成本管理的使用還需要考慮到產品信息費用,物流費用,銷售費用,庫存費用,生產所產生的費用,以及產品售后費用,細致的科學管理手段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二)建立健全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機制
要想解決“沉沒成本”被忽視的問題,企業必須健全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機構。首先,員工的成本管理責任意識加強。在以往的成本管理活動中,我們發現在“沉沒成本”責任面前,需要員工愿意承擔比并且能夠承擔,同時將成本責任分解具體到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級別的每一個員工。單位內部形成縱橫嚴密的成本責任機構;其次,編制基層成本費用預算方案實行基層預算管理,劃分基層預算單位,編制基層的費用預算方案,確認需投入運營的項目的預算費用,把費用和需要對每一個項目帶來的收入增長對比分析。每項的項目的重點和順序依據現有資金和資源的預算,對項目的優先次序,資金分配實行預算。只有建立健全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機制,使每個員工在每個生產環節都注重對生產成本的控制,企業的“沉沒成本”才會最小化。
(三)建立健全企業成本控制機制
按照庫珀和卡普蘭的“成功動因”理論,成本動因可歸納為五類:數量動因、批次動因、產品動因、加工過程動因、工廠動因。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應在分析有關各種成本動因的基礎上,開辟和尋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徑。比如,按照作業成本法對成本動因的分析,企業成本可劃分為由業務量動因驅動的短期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業量動因驅動的長期變動成本(主要是各種間接費用)。這些可以引發我們在企業的成本管理活動的新的看法,新的理念。
五、結論
公司制企業的成本管理理論和實務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而面臨新的挑戰,企業只有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成本控制的先進水平,才可以獲得企業持續發展的通行證,只有降低成本,得到最多的市場份額,然后才能實現增加股東分紅,提高工人待遇,提高產品質量和更加創新的設計,促使企業擁有更大發展的能力。
(作者單位: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廊坊市分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