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武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教育部對高中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不應只注重分數、升學率,還應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經過實際的課堂教學,發現將數學史融入教學課堂中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主要探索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史;實踐研究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常出現想學學不懂、想教教不會的現象,這樣會嚴重影響數學教學的質量,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就在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以及教學模式的不合理。因此,為了完善高中數學教學結構體系,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模式,數學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一、將數學史自然地融入高中數學教學課堂
高中數學不同于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其理論知識多且復雜,教學重、難點和抽象知識較多,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形式,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有些困難,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在介紹數學理論知識時,需要把數學知識不斷簡單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在結合數學教材的基礎上自然地融入數學史教育。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這樣安排教學實踐:讓學生首先預習相關板書內容,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小組得到問題答案時,教師可以自然地融入數學史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入著名數學家阿基米德的故事:一次,阿基米德與國王下棋,國王輸了,問阿基米德要什么獎勵,阿基米德說:“我只要在棋盤第一個格子放1粒米、第2個格子放2粒米、第三個格子放4粒米……按這個方法放滿整個棋盤就行。”國王以為要不了多少糧食,可最終發現完全給不了這么多糧食,于是認輸了。教師通過介紹阿基米德的例子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等比數列求和的相關知識,了解等比數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二、合理運用閱讀中的數學史資料
目前,數學教師只注重對教材的講解,忽視了關于數學家的閱讀材料。大部分閱讀材料中的內容,涉及很多的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合理運用閱讀中的數學史資料,可以很好地完善數學教學的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數學史資源。例如,在學習《方程組》時,教師可以引用《九章算術》,該書共收集了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分別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項令人驚奇的創造,方程章節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法運算。將教學內容與《九章算術》進行結合,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有興趣。
三、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數學史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入數學史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其實,在高中數學的理論知識中包含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高中數學教師要多角度地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數學史中的數學家、數學經典著作、數學重要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周易》中對數學的歷史記載,從而將數學的發展歷史與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相結合。利用現代數學概念,對中國數學史進行研究和整理,李儼和錢寶琮是學科奠基人。數學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史,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建數學史的課外興趣小組
其實,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融入數學史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數學史的相關主題班會、數學競賽,或帶領學生參觀數學史的博物館,用豐富的課外活動來加強學生的數學史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建數學史的課外興趣小組,如數學史的座談會、知識角等。這樣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總之,將數學史融入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高中數學教師應將素質教育不斷融入教學過程中,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努力將數學史融入高中數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人才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繆希學.淺談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5).
[2]黃宏波.論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