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 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學信息反饋的開展十分關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隨著信息化網絡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學生信息反饋必須朝著網絡信息方向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好地學習條件。本文就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網絡信息化建設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校教學 信息反饋 網絡信息化 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等學校的根要任務是培養人才,而實現人才培養的基木途徑是教學,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當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通訊、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普及,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也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校網絡教學逐步得到廣泛的應用,不但需要一批掌握必須的業務知識,具有專業技能和運用各種教學設備能力的教師,還需要創造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式學習的環境,即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信息反饋,從而促進與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新力,對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教學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雙方利用相應的教學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各自的行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反饋貫穿于整個高校教學活動過程。教學之初,教與學都需要通過回饋式反饋做好教學的各種準備,教學進行之中教與學的雙方都須借助于各種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教或學的行為,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學雙方都要知道有關教或學的結果反饋,從而強化各自適應的行為和鞏固成功經驗,并使錯誤得到有效的糾正。沒有教學反饋,就不是完整的教學;沒有有效的教學反饋,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學。因此,從理論上探討有效教學反饋的特征,對于改進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現行的教學質量學生信息反饋,主要由教務處、學生處等組織,通過座談、訪談及問卷等形式進行。其中,問卷一般通過相關指標的設計,以分數、等級或滿意率、同意的程度等確定結果。但總體而言,教學質量學生信息反饋目前在高校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教學信息反饋中,學生置于被動地位,學生的教學意愿既得不到表達,更得不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缺失。在思想意識層面,學校領導、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對學生意見的不重視,學生維護自己“受教育”權利的意識欠缺;第二,教學信息少且零散,監控機制不健全,反饋機制有效運行的動力不足,信息不及時、不真實和不完整,反饋落實不力或得不到落實;第三,學校組織機構職責分離、缺少溝通,教學信息只有收集,沒有反饋,或只有反饋,沒有評估與約束,教學質量的完善僅是一張空頭支票。
3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3.1高校學生信息反饋界面的有效設置
由于學生信息反饋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而教學的根本在課堂,因而信息反饋界面設計可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可包含上課日期、上課節次、課程名稱、課程類型(理論課、實驗課、見習課等)、教師姓名、教師出勤及調代課情況、反饋意見等欄日其中除教師出勤及調代課情況外,其他欄日設為必填,并盡量采用下拉框選擇的填寫方式,這樣可有效避免信息的不完整性,規范信息格式,減少信息錯誤。這種反饋界面能滿足大部分教學信息的需求,而關于教學管理及教學環境和設施等其他意見,可另設一個反饋界面,顯示一個意見框,由學生自由填寫即可。
3.2學生教學信息反饋與教務管理系統相結合
目前高校日常教務運行與管理均基于教務管理系統該系統內存有大量的教務基本信息,如學生信息庫、教師信息庫、學生選課表等,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平臺如能與教務管理系統相結合,甚至作為教務管理系統的子模塊,調用這些基本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則可大大減少數據的重復建設,減輕工作量,比如當信息員以學號為用戶名登入信息反饋平臺時,系統便可自動識別其專業班級及選課信息,其需反饋的課程名稱在選課表中選取即可,而無需學生手動輸入,既簡化工作又規范數據。
3.3雙向反饋機制的建立
通過信息反饋平臺,信息傳遞變得非常簡便、快捷,不僅可以輕松實現教學信息由信息員到院信息站,再到校信息中心的逐級提交,信息經責任歸口處理后,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及教研室,甚至教師個人還可登入平臺進行查看,并作出回復,縮短了反饋周期,有利于建立健全信息的雙向反饋機制,形成既有原始信息反饋又關注最終效果的閉環網絡。
3.4實現信息員的動態管理
信息反饋平臺可很好的輔助管理日益龐大的信息員隊伍如信息員的查詢、添加、刪除、變更、個人資料的實時更新等,成為一本便捷通訊錄。另一方面,還便于統計信息員的信息反饋量,用于獎懲及考核對于反饋信息量大質好的信息員,給予表揚和獎勵,對于反饋信息量少或常不反饋的信息員,給予批評直至解聘,有效實現信息員的動態監控和管理。
3.5實現隨堂評價
高校信息反饋平臺還可實現許多其他功能,例如引入隨堂定量評價,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這種過程性評價可有效彌補學生期末終結性評教的不足,進一步發揮其在教學質量監控上的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的帶來給高校學生信息反饋系統的建立創造了條件,高校相關部門必須對學生信息反饋信息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建立網絡信息化的學生信息反饋機制,不斷對教學工作人員素質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給高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季婧.高校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05):148.
[2] 喬旭,崔咪芬,錢靜珠,張慶文.教學信息反饋與高校教學管理的內在聯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7(02):67-68.
[3] 金俊蘭.高校教學信息反饋及調控[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129-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