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敏
摘 要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網絡環境下也產生了巨大變化。本論文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出發,以江西師范大學本科師生為例對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出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合理的策略以及建議。
關鍵詞 網絡環境 高校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兩種角色之間的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校教學工作以及教育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使傳統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教育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教育內容、方式在不斷更新,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師生關系也產生巨大變化。本文以安徽師范大學的本科學生和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進行調查分析。
2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新變化
2.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主體意識增強
網絡時代,學生不僅可以從授課老師那里獲取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接受在線教育進行自學。在問卷調查中,大學生群體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會有針對性的選擇網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如英語四六級,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資格證考試培訓,還有與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的網絡公開課等等。在線教育的發展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生活,也使得大學生對高校教師授課水平和教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
2.2網絡環境下教師開始樹立新的學生觀
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不同,網絡工具的使用使得高校必須改革教師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老師自身需要學會熟練的使用網絡工具,例如制作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批改作業等,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教師與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增多;同時教師自身也樹立起一種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搜集資料,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利用網絡可以分享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和創造性思維。
2.3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受到推崇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是多種多樣,百度搜索瀏覽器、電子圖書館、微博、QQ、微信這些網絡媒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信息儲備,對于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來傳授知識的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彼此之間也變得更像是朋友,大學生接受新訊息的反應速度快,能快速和熟練的使用網絡工具,而教師則以自身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成熟的教學經驗與學生互動,真正的實現教學相長。78%的學生和55%老師認為網絡時代更有利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
3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從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對我校師生關系持滿意態度的老師有41%,學生有40.6%,持一般態度的老師有52.7%,學生有53.2%。在分析調查結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目前在以網絡時代為背景的前提下,我校師生關系存在以下問題:
3.1社交網絡并未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深入交流
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未能很好利用社交網絡同教師主動溝通交流。調查中是否愿意并會通過社交網絡與老師保持更多、更有效的溝通,42.6%的學生有意向但沒有去做,44.7%的學生表示愿意但溝通不多,是否已經加了授課老師的微博、QQ或是微信,76.3%的學生加了但聯系不多,只有15.6%的學生加了并與老師有較多互動。其次,教師工作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完成教學。科研成果、論文發表數量是衡量高校教師個人成績以及職稱評定的關鍵因素,使得很多老師有意愿與學生通過社交網絡進行交流但卻未付出時間,多數老師表示精力有限,工作忙。
3.2師生之間的相互滿意度在網絡環境下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問卷中48.9%的學生對我校教師的授課內容及教學方式持一般的態度,54.3%的學生認為老師講課太過理論化,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更不愿意與老師交流。另一方面,網絡工具的便捷使用使搜集獲取信息的資源更多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再將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老師,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愿意積極思考,甚至于利用手機等聯網工具直接獲取答案,教師傳授知識的主導作用降低,學生在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產生質疑,教師權威降低。學生的聽課質量以及教師的授課水平都有待提高。
3.3培養方案存在問題,師生之間親密度降低
現行的培養方案使得師生間的交往不如中小學師生關系的親密度,學分制使得許多大學生能夠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但這也使不同課程會有不同的老師,對于師生之間的深入交往與溝通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為了學分會傾向于選擇考核難度低,容易完成學習任務的課程,最終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質量,也沒有促進學生同教師進行有關學習內容的溝通。
3.4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考核系統不完善
在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這項工作中,本意是促進高校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但評教系統的設置并非十分完善,有些學生的評價并不具有真實性,有42.6%的學生認為我校通過網絡讓學生對授課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不能完全反應教師教學的真實情況,有些同學怕掛科不敢提出真實的想法。
4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產生問題的原因
4.1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雙面性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為師生關系提供便捷有效互動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溝通過程中的隨意性。對于通過上課接受專業知識的這一傳統方式,很多大學生缺乏認真積極的態度,認為自己可以通過網絡自學或者認為教師授課水平不高,降低了課堂聽課效率。另一方面,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注意力、精力很容易被分散,以致于高校課堂上出現了“低頭黨”一族,而教師在看到學生對自己的授課內容毫無反饋時,也會降低教學熱情。這極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健康發展。endprint
4.2教師觀念未能及時轉變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教學再豐富的老師在面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積極接受新鮮事物。然而與年輕人相比,高校老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在對信息獲取以及網絡工具運用方面同大學生相比并沒有絕對的優勢,甚至一些思想會落后于大學生。而且很多時候老師與學生關注的信息焦點也不一樣,若不聊專業知識在進行日常生活的溝通交流時會產生溝通障礙甚至代溝。其次,部分高校教師早已習慣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主導看重教師權威,調查中許多老師表示會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問題,給予耐心解答,但很少會去主動溝通了解學生。
4.3高校未能有效營造共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環境
大學生的課外活動非常豐富,但不難發現大多是大學生自行組織,與同齡人進行互動。而與教師除上課之外面對面的活動交往很少,而高校教師面對各種考核機制,績效評估等沒有精力和空閑時間與學生進行真實互動。其次,高校教師的授課模式流動性很大,使得學生未能有充足的時間與老師深入探討和交流。最后,學校實行選課制,面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院的學生提高了師生深入交流的難度,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降低。
5改善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建議
5.1大學生應養成網絡自律精神,提高學習積極性
90后已經逐漸成為高校學生中的主力軍,作為有個性、愛自由的一代,要學會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同時應積極結合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互相補充來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當遇到困惑時不要斷然認定教師講授的內容有錯誤,不妨利用社交網絡在不打擾教師休息時間的情況下將自己心中的疑問向老師提出,并且應注意交談中要保持對老師應有的而尊重和禮貌。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學會正確利用網絡工具,不作課堂上的“低頭黨”,不在網絡平臺上做肆意妄為,言論不負責的“隱身人”。
5.2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包容、關心和引導大學生
高校老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學生為主體,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像長輩一樣來關愛學生的生活、就業、情感等方面,讓大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高校老師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主動詢問學生一些問題,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僅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也會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此外,年輕人與中年教師在對信息關注方面有分歧,作為老師不應覺得有代溝,倒不如利用社交平臺主動向學生推送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新聞,專業知識,更有機會與同學們展開討論,了解彼此的想法。
5.3改進學校的管理體制,為師生和諧共處創造環境
學校應當改進對學生和老師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不局限于卷面考核,制定出多維評價體系,例如與教師課上互動頻率就可以作為學生的一項考核標準,旨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而對于老師,學校應當完善已有的網上評教系統,注意匿名評價,評價時間的選取,使學生不再因給出負面評價而擔心掛科,提高評價的真實性、有效性,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態度、質量。并且把師生關系的考核評價加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之中。其次,校園應當營造尊師愛生的氛圍,多舉辦促進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宣揚和諧師生關系理念,例如在教學樓設置可供師生課外交談討論的教室,定期舉辦一些學術沙龍等。最后,了解校園文化,對于師生關系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建立公眾平臺,將學校中發生的熱點事件、活動、新聞、重要通知、公告進行推送,為師生交流營造共同話題,提升校園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陶鵬.論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師生關系危機、原因及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5(05).
[2] 劉勇.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溝通模式研究[J].高教研究,2012(01).
[3] 李青.網絡社會中高校師生關系的異化與重構[D].重慶:西南大學,2014.
[4] 馮炎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以及網絡工具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0.
[5] 黃明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校師生交往原則設計[D].沈陽師范大學,2015.
[6] 石有進.論校園安全網絡下構建高校和諧師生關系[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2).
[7] 劉信陽,何云峰.論高校“師生成長共同體”[J].高等農業教育,201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