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潔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自主學習已經成為成人學員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甚至必備技能。本文以常州開放大學會計學本科學員為調查對象,分析了目前學員在自主學習方面的現狀,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以期為以后更好的指導學員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自主學習;自主性;能動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得到飛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在互聯網+時代來臨的今天,開放教育作為互聯網+教育的先行者,如何在該時代背景下學好會計學,是我們作為開放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在目前開放教育中,選擇會計專業的人數在所有注冊人員中占很大比重,但是在會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很多會計專業學習者反映學習會計枯燥乏味,有些課程難以理解,導致中途放棄的也很多。在會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學習成敗,但是學習策略無疑將是影響會計專業學習成敗的關鍵及重要因素。而開放教育的對象大部分是有工作社會經驗的成人,更多的需要學習者自主學習,在學習方式上特別強調和提倡自主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作為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為了能夠摸索出一些適合開放教育成人學習者學習會計專業的自主學習方法、策略,進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提高學習者各方面的素質,我們對目前會計專業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選取的對象是常州開放大學會計學本科在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57份。
雖然我國古代就有"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等有關自主學習的言論,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研究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能力,又是一種學習活動。在學習國內外有關自主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相關自主學習的評價量表以及結合開放教育的特殊性,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主要從學習者基本情況、自我認知、自我調控、學習字眼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習者基本情況
主要從學習者性別、年齡和工作時間進行了調查。開放教育會計學本科學習者主要是女生,占83%。從年齡來看,年輕化趨勢比較明顯,20-25歲的占42%。從工作年限來看,主要為1-5年的占58%。
(二)學習目的
自主學習本質上要求學習者主動選擇、控制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需要對自我學習過程進行調節,就必須有一定的學習目的。學習目的應該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要素。學習者具有不同的學習目的會影響其學習任務的選擇、完成學習任務的耐性和付出努力的程度。以下是本次調查對象參加學習的目的:(見表1)
從以上可以看出,學習者參加開放學習的目的中為了求職、適應工作的需要占了84%,可見,開放學員的學習動機非常明確。主要是因為開放學員大部分為社會在職人員,工作年限較少,由于學歷要求、工作不適應等原因督促其進行再學習,獲得新知識。為了賺取更多的物質利益占62%,而為了提高自身價值和個人興趣愛好只分別占23%和32%,說明開放學員中有一部分學員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但也可以看出學員參與學習的主要動機為外在因素,對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愛好考慮較少。而自主學習要求學習是建立在人的能動性上的,它是以尊重、信任、發揮人的能動性和主動性為前提的。學習目的的不同極大影響了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開展。
(三)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自主學習中,要求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和計劃制訂有較清晰的認識,并能夠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調整,最終完成學習目標。以下是本次調查對象在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方面的情況:(見表2)
從以上可以看出只有36%的學習者能夠做到自己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而45%的學習者會在教師的幫助下制訂學習目標,說明學習者進行學習大部分還是依賴于教師,主動性較差。而其中只有29%的學習者經常能夠完成學習目標和計劃,說明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較差。
(四)自我效能感
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習者期望值高、顯示成績、遇事理智處理、樂于迎接應急情況的挑戰、能夠控制自暴自棄的想法——需要時能發揮智慧和技能,會更多地使用學習策略,從而完成制訂的學習目標,對學習的結果也會有更多的監控。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習者一般對自己缺乏信心,在學習過程中意志力薄弱,畏縮不前、顯示失敗、情緒化地處理問題、在壓力面前束手無策、易受懼怕、恐慌和羞澀的干擾——當需要時,其知識和技能無以發揮,不能自主學習。學習者自我效能感能通過影響學習者的目標等級,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習者的成績。以下是本次調查對象的情況:(見表3)
從以上可以看出,學習者對自己完成學業比較有信心,大部學習者認為自我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學習實現自己的預定目的,但同時有將近30%的學習者可能認為工學矛盾比較難克服,自主學習時間較少,對學業信心不大。
(五)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運用
學習者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具備和運用是開放教育學習者自主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開放教育中,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應具備的能力也比較多,進行了部分篩選,調查對象對應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表4:endprint
學習者認為在信息爆炸、學習資源開放性的背景下,學習者需要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深刻的理解分析能力,對信息進行比較、概況能力,在大量信息中篩選出滿足自身要求的信息能力。
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必須能夠有效運用一些學習策略,調查對象的自我認知策略如表5:
調查顯示,開放教育在線學習為學習者的交流溝通提供了方便,學習者能夠掌握一些學習溝通策略,但是學習者在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概括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這是后期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疑惑,如果學習者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必定會通過各種方法解決問題。以下為調查對象在解決困難方面主要的途徑:(見表6)
由此可見,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采用的手段依次為:自己解決、向教師請教,以及與同學討論,但也有部分學生擱在一邊不了了之,學習主動性差。
(六)自我調控
自我調控是一種自主學習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學習困難和干擾,再加上工學結合的壓力,這需要學習者用意志努力來控制自己,不斷進行自我調控,使學習堅持進行。同時情緒因素也能影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有研究表明:高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比低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更少使用自主學習策略,有更低的任務堅持性。調查對象的自我調控情況如表7:
調查顯示,32%的學習者基本不能做到自我調控。這說明學習者在開放教育學習中的自我調控能力很差,大部分存在工學矛盾,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遇到學習困難時,不能主動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需要更多的依賴于教師。
三、開放教育環境下學習者自主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可以概況總結出開放教育環境下學習者自主學習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缺乏內在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習者學習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外在動機強的學習者往往是為了工作、金錢、得到他人認可,而內在動機強的學習者往往是出于對本專業學習本身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在整個學習中發揮個人的主動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從整個調查結果來看,調查對象主要是為了工作、利益、提升自身價值而選擇開放教育,而缺乏對會計專業興趣,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想辦法將學習者的外在學習動機轉變為內在學習動機。
(二)自主學習能力弱
從以上的表4、5、7可以看出,學習者在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自我規劃學習的能力、學習策略或技能的運用能力、自我調控能力都不太理想,一方面主要是學習者本身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師在教授課程過程中更多地只關注于對學習者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習者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持續性的指導和培養。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作為開放教育的教學者也應該注重教育的供給側改革,一方面要從學習者的角度提供各類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對學習者自學能力、自制能力、對信息資源的選擇能力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能力等方面進行指導,提供推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工具。
(三)對教師的依賴性強
學習者對教師的依賴非常強烈。但是開放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講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習者,學習者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習習慣,有意識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而這種傳統學習方法的改變,需要以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前提。
以上主要是通過對常州開放大學會計本科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調查分析,僅僅代表了一部分開放教育學習者自主學習情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學習者在開放教育環境下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從學習者本身著手,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對學習者的幫助和指導。
參考文獻:
[1]余文森.略談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教育探索,2001,12.
[2]張玉蓮,鄭一淳,等譯.[美]Ray-mond J. Wlodkowski.增強成年人的學習動機:一部全面的成年學生教學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章玳,趙倩,楊曉焱.基于在線課程的成人自主學習調查分析[J].成人教育,2016,3.
(作者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