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英+鄒桂霞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能力,也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的效率。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前提,也是學生將來要面臨的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今天,就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做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追求教學的進度而忽略了預習的環節,導致學生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無法進入學習的狀態,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例如在進行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課文閱讀,并解決“為什么下雪了小動物們就可以畫畫了?為什么小狗畫的是梅花”這幾個問題,這種問題的形式能夠督促學生好好預習,同時這種預習的形式相對比填鴨式的教學更有效果,更能開發學生的思維。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才能更加輕松。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不僅僅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同時在初中、高中語文中也很重要,如果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語文成績很難提升,其他科目也會面臨很大挑戰,因為學生有可能理解不了題目的要求。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復閱讀,每一次閱讀都帶著不同的目標,例如在進行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課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在第一次閱讀時先去了解整篇課文講述的是什么內容,第二次閱讀時去了解文章每一段的重點并找出整篇課文的重點,第三次閱讀時則要總結出全文的主旨,這三次閱讀循序漸進,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獲。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例如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這樣一來比單純地用眼來閱讀的形式肯定更有效果。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綜合這兩點來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積累習慣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的素材、優化自己的語言。那么,教師如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呢?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積累本,每當遇到自己認為運用得比較好的詞句時就積累下來并隨時進行翻閱,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語言就可以豐富很多。其次,教師可以經常引導學生觀看一些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有幫助的材料,引導學生一邊觀看一邊進行積累,這樣學生的積累量也能豐富不少。再次,教師可以通過提醒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他們也比較缺少積累的意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提醒、指導的話,學生可能并不會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提醒,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例如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有什么用處,從而提醒學生進行積累。從這幾方面來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積累的好習慣。
四、培養學生制訂計劃的好習慣
良好的計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合理制訂學習計劃,例如就這一周的語文知識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出“這一周想要完成的目標,想要認識多少個生字、完成多少篇閱讀,如何來完成這些學習目標,每一堂語文課應該如何做”等等一系列的學習計劃,這樣學生對自己的語文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規劃。當學生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有了規劃時,教學的效率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才能增強。因此,從這一點來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制訂學習計劃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同時也培養學生按照計劃行事的良好習慣。
習慣對一個人的行為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習慣是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重要法寶,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又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今天我們就這兩個問題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語文教師有所幫助,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會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袁冬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之我見[J].教育,2017(1):35.
[2]朱虹.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7).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