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梅
摘 要: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yè)飛速發(fā)展,預示著我國已經(jīng)全面迎來了信息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多媒體這一理念對于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領域亦同理,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媒體教學帶來的感官刺激,能夠讓學生更快地在腦內建立起情境,做到快速吸收理解,可見媒體教學的重要意義。深入探討分析,為教學的完善奠定基礎。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教學;語文教學
小學階段是初步建立學生各方面認知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不僅僅在于理論知識的灌輸,更需要利用視覺、聽覺等感官信息刺激學生的神經(jīng)元生長,為學生奠定認知基礎。所以顏色、聲音、動作是這一階段各科教學最應當把握好的三項要素,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媒體教學的產生,為感官教學帶來了更好的契機,合理應用,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這一階段知識印象的建立,對于語文教學更有重要的影響。
一、多媒體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影響
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文字、符號的認知理解都是相對較慢的,因為這一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基礎并未建立,對于任何事物的了解,多數(shù)依靠感官的觸動,以及腦內具象情境的建設。所以在這一階段,對于學生感官的刺激,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措施,學生看到大橋二字,未必會產生印象,但是擺出大橋的圖像,學生便會很快認出,這是小學學生與成人之間思想的差別,也是小學階段各科教學的要點,即滿足學生圖像化的認知需求。隨著國家發(fā)展步入信息時代,媒體技術的產生使得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借助媒體的感官要素傳達,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相關知識,最終完善知識體系。
二、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要點分析
1.改革教學思想,靈活應用要素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是被動的,容易被引導的,所以這一階段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是開闊的,不存在局限,學生的學習思想與習慣便也不會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教師思想受限,對于學生便也會產生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媒體教學時也應當以更靈活的思想,合理運用媒體要素,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與探索興趣,讓學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學習。例如,針對詩詞進行講解時,可以利用古典樂曲以及相對應的形象,更能促進學生的情境建立,在講解《楓橋夜泊》這首詩歌時,可以配合《平湖秋月》這一曲目以及江南湖濱夜色的影像,幫助學生建立起情境,強化理解。講解如《月光》這類劇情類的文章內容時,則可讓學生學著去演繹人物,將劇情進行轉化,進而促進腦中情境的建立。這是媒體要素的應用要點,在于教師的靈活規(guī)劃。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個人認知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且都是獨立的個體,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所看到的、所理解的都和身為成年人的教師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運用媒體要素開展教學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自由。例如,在針對閱讀資料《天空的顏色》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放出不同地方、不同氣候下的天空影像,在觀賞結束后詢問學生,你所看到的天空是什么顏色。通過學生的解答,教師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看到的天空是金黃色和紅色交疊的,有些學生看到的是灰色與黑色交織的天空,有些學生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有些學生看到的是紫色的天空,因為根據(jù)光的折射角度不同、空氣成分的不同、氣候的不同,天空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顏色,所以沒有哪一種顏色是絕對正確或是絕對錯誤的,應當尊重學生的個人理解,珍惜這種多元化思想的可貴。
3.媒體技術應用缺乏革新
音樂、影像、幻燈片等,在當前的教學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雖然應用廣泛,但隨著技術發(fā)展,更加有利于教學革新的技術不斷被開發(fā)出來,教師也要懂得及時更新、合理應用,才能提升教學趣味性與實效性,例如,當前社會廣泛被應用的VR實景視覺技術,便十分有利于學生腦內情境的建立,通過二維的影像,學生有所感受,但無法產生身臨其境感,但利用VR技術展示影像,卻能夠讓學生如同親臨現(xiàn)場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解《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歌時,如果能夠利用VR技術,讓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磅礴氣勢更立體、更真實地展示在學生眼前,這樣自然會強化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建立起思維情境。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一個通過感官刺激去引導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視覺、聽覺、動作等要素,是最好的教學工具,特別是在媒體領域相關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之下,教師利用多媒體要素,能夠更進一步提升教學的靈活性,所以應當對多媒體技術有更深入的思考,方可保證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黃雯婷.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5.
[2]劉凱.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3]陳瀟瀟.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