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根水
【摘要】本文結合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學實踐,如何讓中青年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充分應用龐大的教育信息,推動職業教育改變舊的方法手段,講一講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師 信息化 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15-01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科技的普及,大量職業教育的先進教學方法、教育手段、管理模式都值得學習,人們能快速、大量、多樣化地獲得外界的信息與世界溝通,同時把自己的教學體會、教學經驗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改變舊的教育觀念, 將信息化融入職業教育手段
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
首先素質教育貫穿于學校的智能教育之中,體現在職業教育中,這種職業化的素質教育是平等合作、自由契約、誠實守信的獨立人格。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專業教育,素質教育應放在首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因此要提高職校學生的素質水平。
其次要確立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結構的人才觀,不同的學生有其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愛好、不同的自然發展方向,因材施教是學校教育的靈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通過信息教育的手段才能獲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再者教師要確立以促進學習者發展的教育質量評價觀,注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個體性、創造性以及學生的發展成長過程。
在現代教育技術中,教師要完成自己擔負的歷史使命。實現角色職能,必須不斷進行相應的角色轉換。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網絡教學資源走進了課堂。教師由過去的講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和技術助理,其主要職能已由“教”變成“導”———引導、指導、輔導和教導。教師的大量工作也由課堂上的講授知識變成了課前的教學過程設計、選擇教學活動策略,課中的演示導學以及課后的教學信息反饋和教學策略調整。學生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積極的合作者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自主性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教師要用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和討論,教師必須依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背景,做出不同的指導。現代教學技術發展對教師角色的影響,并不是使教師失去“主人”的地位而使其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擔負的職責更大。也只有將提高教師角色素質,實現教師角色的積極轉化與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融為一體才能產生高效率的教學活動。
二、強化教師的信息教育化素質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客觀要求。我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教師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2010年,我校新區建成了覆蓋全校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并通過光纖與Internet聯接,整個校園都覆蓋了wifi,同時給每個教師都配備了一臺筆記本;2011年又建立了課件制作室,由任課教師進行課件的創意和構思,再交由課件制作室進行設計制作,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一支對計算機、網絡應用、維修、管理等精良青年教師隊伍。
2.加強教師培訓考核環節,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為了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培訓目標設定要著眼于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強化信息化的應用與操作,在設定培訓內容時,重點突出培養教師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上來。教師培訓形式和方法多樣化,培訓形式有專題講座、網絡培訓、校本培訓、聽評課等形式,對于中青年教師要學會使用幻燈機、投影機、計算機并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
3.教師信息化培訓團隊建設
創建以學校為單位的培訓團隊。在建設團隊的過程中凝聚企業、行業、專家的力量,發揮各方不同的特色;在建設過程中以講座、到企業學習、到兄弟學校考察、專家到校點評等多樣化的形式開展信息化培訓。學校一把手作為培訓團隊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校級層面建立相關信息化組織,各部門推薦信息化培訓骨干作為信息員,建立二級培訓師團隊,重點培養全校推廣信息化核心組成員。以教研組為支撐,形成信息化教研團隊,在信息化學習過程中,互相學習、研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Z].2002.3.
[2]何克抗.網絡教學結構與網絡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技術通訊,2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