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容
【摘 要】普通職工是工人報刊的報道主角,每一名普通職工身上都有一個動聽的故事。記者應該深入采訪,找到讓受眾感興趣的切入點,用細節描寫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凸顯出主人公的理想追求,把普通職工的故事講好、講精彩。
【關鍵詞】工人報刊 普通職工 故事 吸引受眾 細節描寫
工人報刊上發表的新聞報道中,關于普通職工的報道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發生在這些普通職工身上的事情,雖然不像名人緋聞、天災人禍、奇聞逸事這樣的新聞因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而廣受關注。
但是普通職工的故事是社會的真實縮影,甚至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必要元素,這些普通職工就是受眾中的一員,代表著受眾當中的一個群體,如果生動地講好他們的故事,展現主人公的人生觀、價值觀,就能夠深深牽動受眾的情感、打開受眾的心靈之窗。這樣的職工故事不但能吸引受眾閱讀,而且還能讓受眾在閱讀中自覺地接受影響與教育。
要講出每一名普通職工身上發生的動聽故事,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找到讓受眾感興趣的切入點
有經驗的記者,當得到一個采訪線索的時候,首先尋找這條線索是否具有受眾感興趣的切入點,在確定了受眾感興趣的切入點之后,才會進行深入采訪,報道出有高度、有厚度、有分量的好新聞。要在普通職工的故事中找到受眾感興趣的切入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反常性
也就是說,從事情的常規發展角度看,故事發生的可能性越小,越能引發受眾興趣。因為受眾每天的工作生活基本上都是重復、平淡的,長期處于這種狀態的人難免會感到枯燥、無聊,而反常性的故事會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興奮的色彩。
在工人報刊中,雖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反常”事實,但也并不難尋其蹤影。比如:輸油管道安全正常地工作屬于常態,不是新聞;如果發生爆炸,乃至造成人員傷亡就是新聞。那么如果某一職工在爆炸事故中參與搶險,這個職工的故事就對受眾有吸引力。
第二,焦點性
故事與全局性推進的重點工作、人民群眾共同關注的重大事件、著名的人物、事物等有聯系,涉及的受眾面越大,感興趣的受眾越多。比如,推進脫貧攻堅是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那么寫職工參與脫貧攻堅的故事就會吸引受眾。
第三,利益性
故事與受眾的切身利益相關,相關度越高,受眾越感興趣。比如:一名職工通過選舉成為工會主席,為了改善工友們的工資福利等待遇與企業經營方談判的故事,一定會吸引并感動受眾中的廣大普通職工群體。
第四,反差性
組成故事的一系列事實之間帶有的反差越大,受眾越感興趣。比如:一名工資并不高的工人,自己家生活非常節儉,卻為困難群體和災區捐款數十萬元。這樣反差巨大的故事,會對受眾產生非常大的吸引力。
第五,人情味
情到真處方動人,喜、怒、哀、樂,無論哪一種真情,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故事中的人情味越濃,越能吸引受眾。比如:一名維修火車集便器的職工,常年跟乘客的糞便打交道,回到家里連女兒都不愿意靠近他,面對女兒的反應,他只能無奈地笑笑。這一真情表白,能有力地撥動人們的心弦,自然會吸引受眾。
以上幾方面作為吸引受眾的切入點,并非必須獨立存在,有時是重合的。
《遼寧職工報》2017年8月2日刊發的以《三天四夜 為了971名旅客》為題的稿件,講述的是發生在沈陽鐵路局客運段Z21次列車乘務組職工們身上的故事:他們在洪水造成路橋阻斷迫使列車晚點33小時20分的情況下,盡心竭力、想方設法保障旅客從吃飯、喝水到上廁所都不受影響,最終安全把旅客送到沈陽。這個故事的切入點就重合了反常性、焦點性、利益性三個方面。火車每天準點發車準點到達不是新聞,晚點33小時20分,絕對算得上是嚴重超時,這一反常性足夠引起受眾的關注。
2017年入夏以來,全國各地都發生洪澇災害,也是廣大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事件,列車遇上洪水造成的災害,以這一焦點性事件為切入點,自然會吸引不少受眾。列車晚點期間,乘客們吃飯、喝水、上廁所的需求,是他們的切身利益,利益性的切入點為故事吸引受眾又增強了一股吸引力。所以,這篇文章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
用細節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很多人看過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再去看根據原著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會感覺影視作品沒有原著精彩。原因就在于,文字描寫出來的細節營造了讓讀者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和豐富的想象空間。由于篇幅所限,新聞雖然不能像小說那樣奢侈地大量運用細節描寫,但適當地正確運用細節描寫,仍然能夠寫出視頻新聞無法比擬的好作品。
因為細節描寫可以展現人物的性格、狀態、心情,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就隱藏在看得見的細節當中。通過細節描寫,可以達到以小見大、透視人物精神品格的作用。
精彩的細節描寫離不開好的描寫素材,記者要獲得好的描寫素材,就必須在觀察上下功夫,不僅宏觀地觀察人物、事件,更要細心觀察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而且,記者觀察細節,除了要用眼睛,還要充分使用所有的感知器官,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舌頭品嘗、用皮膚感知冷熱等等。
2017年夏季,《遼寧職工報》策劃了一組體驗當環衛工人的報道,參與報道的記者都至少當了幾個小時的環衛工人。這組策劃的目的就是通過記者細致入微地觀察環衛工人工作細節,用新聞把廣大讀者帶入環衛工人的工作世界,讓讀者切身體會到環衛工人工作的辛苦和敬業精神,喚起更多的人尊重環衛工人。
需要注意的是,細節描寫必須服務主題,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細節描寫都不應出現在新聞故事里。
要寫出人物的理想追求
眾所周知,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頗受讀者青睞。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對自己有一個好的期望,期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期望自己做成什么樣的事,期望自己養成什么樣的品格。
工人報刊報道的普通職工往往都是不但心中有這樣的理想追求,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去努力實現他們的理想追求。如果把他們樹立理想的情結、追求理想過程中的故事寫出來,那么無論他們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在受眾當中產生共鳴或震撼,對受眾產生比較強烈的吸引力。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追求夢想、接近夢想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考驗。這些困難、考驗,在故事的推進過程中會起到讓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作用,從而引起受眾繼續閱讀故事的興趣。
《遼寧職工報》刊登過一篇題為《有夢想 就有奇跡》的報道,講述的是遼寧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鉗工組“狀元”于春生追求夢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就想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體面人。為了成為體面人,少年時的他替小伙伴“行俠仗義”,初中畢業后進城在一家飯店打工,惡補文化課考入技師學院,在學校里刻苦學習從1300多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家知名大企業的正式職工,在企業里勤學技術在全省技能大賽中奪得冠軍。
隨著故事的推進,主人公的理想越來越清晰,他也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想。但是每一步接近,他都遇到過挫折和困惑。比如,在農村時認為進城工作就是挺體面的人,但當他進入到城市一家飯店打工時,卻遇到了困惑,感覺自己還是沒能成為所希望的那種受人尊敬的體面人。在這個時候,他再度樹立了成為技術工人的理想目標,為了成為一名技術工人,乃至后來成為技術狀元,他又經歷了無數的艱辛與考驗。主人公的故事,因為有了這些曲折的經歷,使故事情節有了引人入勝的魅力。
當面對追夢路上的困難和考驗時,這些普通職工的選擇和行動等一系列表現能真實、生動地反映出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這些無形的東西會通過故事影響著受眾向上、向善。通過講述這些普通職工的動人故事,工人報刊切實發揮了幫助廣大職工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積極作用。(作者單位:遼寧職工報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