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也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設計和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在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因為在語文教學滲透我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中語文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67-02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是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人文修養的有效途徑。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由于發展速度較快,給學生群體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尤其是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思想,嚴重制約了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合理滲透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使學生受到有效熏陶,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都是經過專家精心選擇和編排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體現了文學作品的質與美。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挖掘語文課本文章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文學底蘊和文化教育,積極從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民族心理上探究出更深層次的文化和思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一篇文章所蘊含的文化特質。比如,在學習《師說》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傳統文化中所提倡的從師求學的原則,讓學生感受和領悟我國古代尊師重教的優秀文化[1]。
二、充分了解作者
在解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生命歷程。文學作品的誕生和內容是脫離不了作者的實際生活,作者會在文學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最真實、獨有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李清照詞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了解這位杰出的女詞人,了解她一生中的各個階段情況以及思想感情的變化,才會對李清照每個時期創作出的作品內容和意境有更好地理解。一般來說,可以將李清照的詞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作品主要表達了她的閨中生活以及思想感情,作品內容也大都是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后期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她后半生生活的孤獨,抒發的懷鄉念舊的情感,給人的感受是濃濃的哀愁和惆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知人論世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有助于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文學作品。
三、突破現代漢語思維方式
漢語是漢民族的共同語言,也是我國思維的主要手段。漢語隨著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一般來說,傳統文化的漢語思維方式,尤其是古典文學作品,和現在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學習經典文章的時候,要注意運用當時漢語特有的方式思考,理順思路,從而更好地透過作品文字,理解到古典文學的精髓。比如,在學習《六國論》的時候,文章首尾都出現了“弊在賂秦”,反映了在寫作時注重首尾照應的思想,文章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語言使用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這種經典文章采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
四、在拓展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這些經典作品都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學生接觸到的傳統經典作品往往也只有在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課本中,在平時接觸經典作品很少,更別說閱讀和理解了,即使有些同學有閱讀經典作品,往往也是淺嘗輒止,沒有真正領悟到作品深刻的內涵[2]。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語文課本中的經典作品,以此作為橋梁,激發其學生的深入閱讀的興趣,使得學生在領悟語文教材中的完整內容后,還會在課余時間閱讀經典作品的原著。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積極組織學生研究探討這些經典作品,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滲透策略,引導學生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讓學生不僅學到傳統文化,還能運用這些文化理解和掌握各種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高他們自身的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原. 探析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30+30.
[2]魏回春. 芻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6,(15):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