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杰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同時還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方面的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逐漸的與之進行融合,在教學時不斷的滲透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對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人格樹立、品質提升等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滲透 傳統文化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72-01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化不僅是一種傳承,更是對現代人的一種警示。而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宣揚的時候,語文學科可以作為其中非常良好的一種的傳播介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非常豐厚的內涵,我國文化也經歷過漫長的發展歷史,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和思想越來越豐厚,對現代學生的學習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我國文化能夠對現代學生在學習中,起到良好的輔助性作用,同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傳統文化當中的儒家思想在經歷過我國兩千多年的變化仍然被世人所稱頌,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所以很多不成熟的思想會對學生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產生影響。而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習當中,能夠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傳統美德,比如成語當中的“一諾千金”,讓學生意識到什么是誠信精神[1]。又比如“頭懸梁,錐刺股”是一種刻苦的學習精神,對學生的日常學習也會產生影響;而“百善孝為先”,則是讓學生意識到孝順的重要性等等,這些都是在傳統文化當中有所體現的部分,也是在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隨處接觸到的人物事件,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2.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現存的問題分析
在當先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教學可以看出,很多教師在教學時,仍然沿用比較傳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無論是灌輸式教學或者是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來說,都會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另外,有很多語文教師自身對傳統文化就沒有深入的了解,在講解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規定的內容來進行“一本正經”的講解。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很難被提升上來,而且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的整個學科興趣也逐漸降低。與此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對傳統文化的傳輸并不是很重視,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將一些專業學科知進行講解,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很好。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教師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教學[2]。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自身要不斷的提高其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將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并且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來接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會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充分的發揮出來。
另外,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利用單一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時,并不能夠將具體的內容直觀的展示出來,導致學生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或者是了解的時候,也并不是很全面。在我國現有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大多數仍然是一種口號,走形式化路線,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如果利用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的話,不僅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會讓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3.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措施
3.1利用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語文教材當中所展示出來的內容也只是一小部分,并不能夠將傳統文化的所有內涵全部都展示出來。在這種狀態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的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傳統文化能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當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活動,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對應的拓展訓練和練習,這樣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當中的“戲曲大舞臺”當中,這一內容的根本目的定位就是要多方面的,不僅要涉及到一些文學內容,而且還要涉及到的一些戲曲或者是表演方面的內容。這在無形當中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同時對學生的能力提升以及文化滲透來說,卻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3]。在針對這一課題展開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戲曲文化上進行學習,比如搜集一些地方的劇種、著名表演大師的一些作品、劇作家等等。通過一系列戲曲文化活動的開展,學生在搜集這些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能夠對這些戲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3.2利用有趣的傳統文化吸引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逐漸的滲入其中,主要是為了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同時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和價值觀念的樹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傳統文化的滲透中,教師可以選擇其中一些具趣味性比較強的內容來進行講解,比如我國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國在幾千年的歲月場合當中根據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情感以及具體的信仰等逐漸演變出來的一種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是保持密切聯系的一種存在,利用這方面的內容來進行講解的時候,一下子就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民俗文化與自己的生活之間的距離是非常近的。這樣不僅能夠有利于學生對民俗文化當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由于初中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在加上現在網絡的發達,很多學生在民俗文化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深入的了解之后,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知道的內容與其他學生分享。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4.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將傳統文化與其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教學當中或者是在延伸課外活動當中,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而且其自身的道德水平也能夠不斷提升,這樣一來,就對教育工作者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利用多樣化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03
[2]張婷.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
[3]張雙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