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仁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不斷推行的背景下,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教師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的豐富新穎性,更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而學導案教學模式的科學運用,能夠真正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其積極主動地獲取探究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導案教學;自主學習思路
學導案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探究活動中,也能夠進一步培養、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促進授課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應用能力。
一、結合學案引導學生開展自學預習
在學案引導下開展自學預習是培養、拓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環節。在正式講解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在安排預習任務時要注意,并非只是口頭上的一個提醒,為了不讓預習流于表面形式,將其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可以在全面了解學生實際能力的基礎上,在恰當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學案,為其自主預習提供便捷。在預習中,學生應結合學案要求對教材做出初步了解,并自主探究一系列疑問,最后列出還未弄懂的問題,使其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對未懂的內容作出針對性學習,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此外,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預先形成一個大致的知識框架,調動求知欲,也能夠引導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思維,也為自主能力的不斷提升提供有力支持[1]。
二、創設恰當問題,導入新課內容
在授課中,對于學生獨立思維的活躍,教師應給予充分尊重與關注,真正讓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將學習重點、目標充分凸顯出來,在進行新章節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思考探究中逐漸抓住學習重難點。教師也可以針對情境的不同需求,對學案做出靈活調整,達到隨機應變[2]。
比如:在講解“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然后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理解程度,做出更具針對性的引導,進一步拓展其數學思維,這樣不僅可以將所講內容自然導入,也可以鼓勵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通過問題引導來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指引正確方向,使其能夠更高效地開展探究學習。
三、重視互助合作,強化自主學習
加強自主學習并非是指要完全放任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在設計導學案時應給予精心考慮,從而引導學生更高效、有序地開展自主學習,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但由于學生間在認知水平、基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若教師設置統一的學習目標與內容,經常會出現無法完成等現象。對此,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建立互幫、學習小組等,然后在學案中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解答方式[3]。
比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點P(x,y)在第一象限,同時x+y=8,點A的坐標值是(6,0),設三角形OPA的面積是S。那么請使用含有x的解析式來表示S,同時需要畫出S的函數圖像。這個問題的難度不大,學生可以自主解決,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各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探究,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機會,也以此來有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懂得合作學習探究的重要性。
四、加強訓練鞏固,做好問題總結
首先,要想為學生構建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就必須要注重課堂內容的層次感,且本節課所學內容,一定要讓學生當堂就理解、掌握,因此,為了加強鞏固理解,應注重課堂訓練的開展,除了直接開展課后練習活動外,還可以布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其能夠利用所學知識科學、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其數學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進一步鍛煉其自主學習、應用能力。
其次,在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學情做出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下一階段的授課內容、目標做出恰當調整,做好問題總結。比如:在講解幾何方面的相關知識點時,若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則這個三角形便是直角三角形,在具體授課中,教師可以突破傳統授課模式即先講定義、公式與知識點,之后再開展習題練習的局限,先帶領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利用反例來尋找論據,并在最后總結中明確其推論的準確性,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定理、公式等知識的理解與印象。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與目標,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為學生設計出更新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怡虹.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杜翠.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探討[J].教師,2013(28):83.
[3]蔣飛.試析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初探[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5(2):3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