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赟
摘 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歸根究底,科學發展需要人才的培養。當今新經濟時代和快速信息化變革的社會到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教育的質量更是追求精益求精,顯然,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會更高。高素質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不能與時代發展脫離。在國家急需人才的情況下,現代教育技術應運而生,輔助教學高效進行,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做出了貢獻。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效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致力于探究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效學習的策略,指出現代教育技術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完善。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效學習;運用策略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主要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數字化普及的“互聯網+”時代,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是當前教育過程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之一。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現代教育技術無法與教學內容真正融為一體
毋庸置疑,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讓曾經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調動了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積極性。然而真正深入了解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的作用時會發現,教師無法很好地將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和教材教學內容真正融為一體。教材所講述的知識點,在多媒體應用上僅僅展現部分或者是避重就輕地展現,并沒有真正融合教材,而學生的注意力卻幾乎都放在了多媒體教學應用上。同時,由于教學設備的缺乏,導致教學內容中很多實驗的動手操作部分僅僅展現在教師的口述中,缺乏真實性與科學性。
(二)過分依賴現代教育技術,忽視教師的教學地位
科學技術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因為互聯網共享資源快速便捷,很多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應用,忽視了傳統教育的地位和自身的教學作用。深入了解發現,很多教師通過上網下載PPT或者Flash課件,不重視備課環節,比較享受“快餐式”的教學法。又有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只利用這些設備講課,忽視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使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不佳。
三、運用并改善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效學習
(一)參透教材,讓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相輔相成
在現今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固然重要,但教師不能本末倒置,任何時候教師都要把教材的教學內容放在整個教學過程的首要位置。參透教材,讓教學內容精辟重現在多媒體教學中,讓多媒體技術在改善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真正感受到信息技術給傳統教育帶來的革新——在娛樂中學,在學中娛樂。
(二)教師調動教學主動性,讓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盡管互聯網+時代能提供更多優質的教學課件、教學動畫,但教師都不能因此而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偷工減料。在現代教育技術盛行的環境下,教師更應該不斷地調動自己教學的主動性,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教師需要提高信息技術能力,跟上教學時代的潮流。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MOOC的出現帶動了更多翻轉課堂的興起,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接觸課堂以外信息知識的途徑,很大程度上能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接納信息的能力。現代教育課堂更注重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各種多媒體教學應用,為學生模擬真實情境,為學生還原一個真實的實驗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反饋
整個教學過程除了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教學反饋也是讓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部分。教師及時得到課堂教學反饋,了解到教學過程的優勢與不足,加以改正,并對以后的課堂進行改善。然而,教學反饋的搜集比較困難,學生因為顧及教師的面子,很多時候知而不言。而今,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教學反饋提供了便利的平臺,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也可以及時對課堂的不足加以改正,讓課堂更加高效可行,達到教學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給傳統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和激情。在教學課堂上,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的主動性,讓學生提前適應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于課堂中,讓其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變得優化高效,讓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實現新時代對課程教育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郝琦蕾.信息技術與學案教學模式整合研究:以山西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學校的經驗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2]劉曉慧,高天明.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新范式的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