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英
摘 要:化學科目不管是在初中還是高中,都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在初中階段,化學的知識相對簡單,而且僅僅在初三這一年開設這一課程。但是學生升入高中之后,化學知識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上升了一個臺階。而且,在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化學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學生的化學學習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怎樣更好地讓學生將初中和高中的化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銜接,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高中化學內容,這是當前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究和實際解決的問題。因此,主要針對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進行相應的探究,以期通過更好的科目銜接方法,保障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承上啟下的重要學習階段,一方面是對之前九年義務教育中學到的知識的總結和鞏固,另一方面又會在此基礎上多方向發展,也就意味著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會更為系統和全面。就化學科目而言,初三的學生只是簡單地了解化學中的一些現象,包括基本的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為學生奠定了化學學習基礎。因此,在高一化學教學中,教師就要很好地將這些學生僅有的化學基礎知識進行激活,和高一的化學知識進行有機聯系,從而在循序漸進中實現高中化學的有效教學。
一、當前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通常存在的幾個問題探究
在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中,由于初中化學知識、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高中都不具備適用性,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或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所以,要想實現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必須要掌握影響有效銜接的問題
所在。
1.化學概念、語言以及知識內容難度的增大
化學概念、語言以及知識內容難度的增大是導致初高中化學銜接存在問題的主要因素。就目前來說,初三的化學只是簡單地講解了化學反應、化學變化,以及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容易理解的知識,沒有專業的化學語言、抽象的概念等。但是,在高一化學,就人教版的化學必修I中,在第一章就講到了“摩爾、氣體摩爾體積”等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和突如其來的化學專業語言讓學生感到很突然。包括“物質的量”中提到的濃度等概念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都極其抽象。這就導致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消化這些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認知疲倦和興趣降低,導致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降低。
2.認知過程以及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
盡管高中和初中相比,高中像是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是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對學生而言,學生的思維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甚至還仍舊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特別是到了高中,學生進入了新的學習集體,對陌生的環境或有一種排斥感,進而產生一些心理壓力現象,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同時,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趨向于自我探究,并非是初中時期的內容學習。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意識。但是,在短時期內學生很難較快地適應這種學習方式。
二、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措施探討
針對當前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不理想的狀況,相關教學工作者就要認清當前的教學現狀,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強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增強高中化學教學效果。
1.在知識的專業性上進行有效銜接
初中教學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就是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學科知識。而高中是在此基礎上的繼續教育,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特別是對于化學這一門學科而言,尤其工具性、科學性等因素在高中階段更加復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知識的銜接,以基礎知識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知其一的基礎上知其二。向普及性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教學。包括學習知識應該怎樣應用或是在現實生活的意義等方面進行教學銜接,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理論依據或是自身有基礎。比如在教學C+2CuO=2Cu+CO2↑這一氧化還原反應公式中,在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從氧元素的得失方面理解C發生了氧化反應,發生了還原反應即可。但是高中階段卻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思考:氧化還原反應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即有電子反應的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立足于初中的化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深入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理論支持。
2.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的轉變和銜接
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具有抽象性和空間性以及嚴密的邏輯思維,要讓學生學會更強的理性認知和整體知識體系的建立。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還要完成學生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的轉變。在高一初始階段,教師應該放慢節奏,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帶著問題查閱資料,自主探索,完成自我探究學習方式轉變,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從而進一步優化和加強高中化學知識的教學。
總的來說,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有效銜接是當前教學過程中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好相應的銜接工作,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整個高中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才能夠在后期的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翁祥多,盧偉.有效提高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從初中科學課程教學談起[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5):145-146.
[2]吳長才.新課程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銜接探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