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青
摘要:闡述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設備等進行了分析,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職業學校;教學改革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應用的深入,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工作崗位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與蓬勃發展更需要大量的既掌握會計理論又懂得計算機操作的復合型人才。作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中堅力量,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側重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達到會操作、熟悉操作、能獨立操作的目的。對職業學校財會類學生的定位更應以實踐操作技能和對相關會計問題的獨立處理能力為主,側重于學會一種社會上應用廣泛的財務軟件的流程和操作方法。為此,如何加強會計電算化為教學,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目前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課程內容制定不合理。會計電算化課程應該建立在一定的會計學、計算機基礎學、系統開發等學科之上而設置的。可是目前許多職業學校對計算機課程和會計課程設置的時間考慮不夠,相關的課程只有計算機基礎和中英文打字,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太少。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對計算機知識要求較高,在學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的情況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效果有受到影響。比如說在報表模塊中報表定義公式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會計知識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對計算機語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課程的設置不能簡單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還要兼顧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此外大多數會計電算化教學只滿足簡單的從手工賬到計算機做賬的過渡,模擬手工會計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數據處理任務,遵循的仍然是傳統的會計循環理論。忽視用現代技術手段去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所以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學生機械地把教材或模擬實訓內容錄入計算機,對于用財務軟件進行簡單會計信息錄入是熟悉的,而對于錄入后的數據運用是不熟悉的。這樣簡單計算機操作員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二)教學設備落后。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這就要求各校就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學校雖然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專業,但沒有專業機房,學生實訓只能擠在公共機房里導致電算化專業學生實訓課時少,影響教學進度。另外,雖有一些學校設有專業機房,但由于軟件、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資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內淘汰。造成軟、硬件滯后,使得實驗能力、實驗效果差異很大,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另有一些學校雖建立了多媒體實驗室,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但在使用效率上卻不理想。(三)實訓教學環節薄弱。在會計電算化的學習中,學生主要是理論學習和簡單的上機實訓,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的上機實訓,其內容主要體現為以教材章節為主,使實踐教學內容仍為學科型的課程體系設置,從職業崗位角度來分析其內容顯得零散。
二、探索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新途徑
(一)建立以具體的項目和任務為基礎的新課程內容體系。在分析電算化崗位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建立以項目任務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課程內容以具體化的工作項目或任務為載體,每個項目或任務都包括實踐知識、理論知識、態度和情感等內容。在“項目”或“任務”設置上,保留學生自主選擇空間,兼顧學生的職業發展,將原《會計電算化》課程重新進行整合和序化,項目化管理。具體項目一、會計電算化工作準備;項目二、系統管理工作與基礎設置;項目三、總賬管理系統;項目四、UFO報表管理系統;項目五、其他管理系統;項目六、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前幾個項目與企業的電算化工作過程相一致,項目六是會計核算軟件各功能模塊的綜合運用,是將分散的知識、技能融合起來,形成一整體,以提高學生的電算化綜合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就業打下基礎。課程內容整合后,理實一體化。作為企業的典型工作項目或任務,體現了課程的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中借助于網絡設備、多媒體教學軟件、音像系統等多媒體設備。在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上引入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對學生進行知識點、實務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及計算機系統軟件、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可以控制學生機,學生機可以進行電子舉手、自動接收文件等。采用這一新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的意義是有利于會計教學的規范化、標準化;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控制教學活動,教學更直觀、高效、準確。有利于改變傳統的單調枯燥的語言敘述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學生的輔導工作。(三)實訓采用“崗位技能”模式,電算化實訓突出仿真性。對學生進行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完成某個(些)崗位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即在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以實訓應盡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按照崗位需求進行模擬訓練,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貼近,“崗位技能”模式的建立把電算化的實訓教學分為兩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與理論教學同步的居于工作環境任務式手工模擬實踐和居于會計崗位電算化式的模擬實踐;第二個階段性為綜合性的項目式的會計模擬實踐。總之,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理實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實用型人才。會計電算化迅猛發展,這需要職業院校會計教師不斷對教學進行探討,促進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更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夏秀娟 《會計電算化技能訓練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
[2]楊樺 《會計電算化》,清華大學出版社
[3]彭英穗 《會計電算化習題志上機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