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瑩瑩
摘要:初中教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初中數學課程的設置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教學質量的表現之一就是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通過鼓勵、引導等方法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初中數學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課堂;生參與度
初中教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它承前啟后,既是對初中學習的一種升華,也是在為高中學習打下基礎。數學學習是初中學習中的主要科目,也是初中教學中的重點教學任務。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初中數學課程的設置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教學質量的表現之一就是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通過鼓勵、引導等方法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初中數學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參與的態度起到一定的影響,嚴厲的教師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學生會對數學失去興趣,而不會參與課堂活動,所以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基礎,由于學生的學習信心比較低,可以給予必要的表揚和關愛,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讓他們從過去怕數學課的心態逐漸改變為喜歡數學,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情感溝通,提高了教學效果,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和熱情,情感規則可以使學生的心靈窗口打開,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要優化教學方法,就要充分體現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盡一切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轉變課堂氛圍,師生共同創造一個場所,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參與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創設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句話揭示了真相,無論學習什么,都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學進、學好、學透的目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始終關注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教師要自覺融入課堂教學方法,把自己的學習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高超的教學技巧、流利的幽默語言表達、靈活多變的組織課堂教學和獨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習氛圍,激發了師生的熱情。
三、創造學習條件提供參與空間
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參與空間。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提問。教師應把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探索的空間,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如汽車行駛的限速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習“生活中的不等式”時,我先講了一個我自己的故事:“上周末,我開車到長春,回來沒幾天收到了一張罰單,后來才知道高速公路有個路段限速80(出示交通圖標),如果汽車行駛的速度用v來表示,請你用數學式子表達‘限速80”接著問學生:“老師為什么會收到罰單呢?”學生立刻回答:“因為超速了。”“你能用數學式子來表達‘超速80嗎?”學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從而引入課題—生活中的不等式。通過自己的一個故事(同時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定,注意交通安全),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主動性被調動了,學習的狀態調整到最佳,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上來。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作必要的引導,這樣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了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四、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自從實施課程改革以來,筆者認真學習了課程改革的實質,在課堂上聽了很多專家的匯報,同時也看到了很多優秀教師在課堂上的應用。在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初中數學課堂上,筆者認為,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關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同增強學生參與度一樣,也是一種藝術,筆者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慢慢的思考,認真總結。教師在課堂上的親和力,包括教師的言行舉止、語言的措辭,還有一些身體動作;其中教師和學生交流,包括為具體的事件溝通,對于疑難問題的互動解決,以及數學課堂多媒體視聽設備的合理使用。當然,在本文中,筆者要表達的觀點,是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時根據動態資源的情況和學生的愿望,及時、智能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步驟,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優化教學效果。
五、精心設計練習,拓寬探究空間
在上面,筆者已經討論過,在本文中提到的課堂參與不僅是指學生參與到活動的具體過程,更多的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置身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殿堂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數學思想,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都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鑒于此,筆者認為,精心設計課堂實踐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策略。課堂實踐,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積極拓展,對于鞏固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積極意義。
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面臨的挑戰更大,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改變自己的想法,想出一個辦法,從學生的課堂參與出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教學設計入手,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和掌握教學,理解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海燕.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度提高方法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6(09)
[2]吳瑞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新課程(上).2013(11)
[3]馬永紅.初中數學課堂參與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12)
[4]楊剛.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度[J].快樂閱讀.2015(24)
[5]平馨瑜.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推動課堂學習深入化[J].科普童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