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平
摘要:語文科目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課程,對學生的文化底蘊、個人素養、道德品質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進步,有效推動了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工作,但同時也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開發及拓展,對此,農村小學語文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綜合性特點的優勢,積極采取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維。因此,本文根據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從人物描寫的教學角度,對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思維的相關策略進行全面分析,充分說明了人物描寫教學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人物描寫;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思維激發
激發學生思維,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人才,而良好的教育更要從小抓起,小學教育階段,是每個學生教育的初始學習期,是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在這期間所接受的教育,會給學生留下深刻乃至深遠的影響,會伴隨學生的未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決定學生綜合水平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擁有多種思維,才能用敏銳的視覺洞察力,善于觀察并發現生活中的美,才能通過日常閱讀以及相關語文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而學生優秀的寫作能力,則是體現學生思維的具體實踐形式,同時也是夯實文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對于各方面硬件設施相對不完善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并利用一切自然有利條件,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輔助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外部環境主要指的是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這也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影響最直接的因素,農村大多數小學的硬件教學設施不完善,沒有城市系統化完備的電化教學設施,學生了解以及拓展的知識渠道比較單一,并且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此外,農村小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家庭教育、生活條件等,都與城市小學生存在較大差距,他們的主要課余生活只是簡單的休閑活動,對電腦的操作以及網絡知識了解甚少。
2、思維教育認知不足。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只要將課本知識學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就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并將其作為日常教學的主要目標,缺乏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意識,更不了解思維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講課中,只追求將教材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以自己的主觀感受為主,忽略了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更沒有進行課堂互動,通過語文中多篇敘事散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寫,來激發學生思維,教師長時間這樣的教學模式及思想,不僅沒有提高學生成績,反而會讓學生能力單一,對語文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二、基于人物描寫教學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激發策略
1、人物外貌、激發形象思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閱讀文章,這些文章中的人物描寫細致,通過文字表達,將抽象的人物變得更加具象化,讓學生在閱讀中,在作者的文筆下,學生腦海中人物外貌輪廓越來越清晰,這些描寫手法就是文字獨有的藝術魅力與感染力,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文章中對人物的描寫刻畫,以此作為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激發出學生多項思維能力。一篇好的文章,人物的描寫永遠是寫作中的核心內容,用文字表達展現鮮活的人物形象,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文學素養、寫作能力,還是不斷運用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通過人物外貌描寫,激發學生形象思維,增強學生寫作的生活實際性,人物外貌指的是人物的打扮、長相、表情以及顯著外在特征等,外貌描寫要按照文章的主題與中心思想為主線,將人物最顯著的特征進行深入、細致描寫,教師應為學生簡單介紹這些基本知識,讓學生切勿對人物從上到下的穿著打扮進行流水賬似的描寫,這也不屬于描寫范疇,只能勉強算為說明,陳述,精細的人物外貌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充實。也為后續寫作中的人物的心理、文章的情感及主旨埋下了伏筆。
2、人物肢體、激發邏輯思維。在文章中,對人物肢體動作的描寫,能真實反映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情感與心理活動,更能凸顯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也能從人物的肢體動作上,側面看出人物的個人素質、道德修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通過人物肢體動作教學,激發學生邏輯思維。強調肢體動作描寫要抓住最重要的行為舉動,人物的動作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但卻有習慣性動作與刻意動作,而具體刻意的動作就是人體現表達內心情感的具體實踐。在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相關課堂活動,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加強學生多人物肢體動作描寫的了解、掌握其要領。
3、人物心理、激發求異思維。人物的心理描寫通常是很多學生在寫作中最困惑的問題,也是學生相對比較欠缺的方面,往往一篇文章中,最精彩的、最能體現作者文學情操、寫作水平的部分就是人物心理的描寫,雖然心理活動沒有具體的肢體動作,也不具備聲音,但卻是能主宰人物整體形象,并能充分揭示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必須要做到細膩、準確、形象以及波動、起伏變化。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父親心中充滿堅定,無論別人說什么都沒有影響他急切救助兒子的心,教師可以通過這一課,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對文中父親從擔心到最后成功救出兒子的心理變化寫一篇500字以內的短篇作文,將文中父親的心理活動始終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來,然后小組成員互相傳閱,相互學習別人的寫作風格及優點,評選出組內的代表作,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在各小組代表作中,選出班級最優秀的作文。通過這樣的思維激發訓練,能基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深入思考并寫出文中并未提及的人物心理描寫,充分激發了學生求異思維,展開聯想,豐富學生情感,學會思考問題的本質,并對其深度挖掘。增強了學生寫作中的心理刻畫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整體作文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人物描寫教學,詳細對人物外貌、心理及動作進行深入討論,讓學生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文章的積極作用,并能有效激發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求異思維,同時在教師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將人物描寫相關知識深刻滲透到學生腦海中,增強學生記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我寫作中,不僅提升了作文總體水平,同時也為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云. 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訓練[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0(05):23-24.
[2] 杜明友.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 2010(07): 2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