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合作學習是當下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高效學習模式,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進行學習內容等方面的合作與探討,可以得到溝通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很多教師也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到教學中。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小組合作學習的選擇和運用,注意其有效性和相關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初中數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要求下的一種高效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很多教師和研究者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存在一定問題,師生角色定位不夠準確、小組組建不夠合理,學習內容缺乏新意等問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達不到理想標準。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從學科角度和學生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以學生的能力鍛煉和培養為主,摒棄以學習成績和效果為主的觀念,從而提升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和學習中的效率。
一、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分析
1.分組的合理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保障首要關鍵是分組要合理,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都以4~6人為宜,人數不能過多或過少;分組應該考慮學生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確保一個組內的學生是具備不同能力、不同性別、不同認知水平的,而組間又有同質性;分組應該根據學生需要進行變動,不能一成不變,確保學生的積極性。
2.操作的規范性
操作的規范性,就是在小組實際運行中,各個環節和方面都按照既定的或者調整的內容而進行。學生角色是要進行分配的,實際角色可以由學生自行設定和更改,每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并且每個小組成員代表的是小組而非個人。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小組操作進行指導和幫助,給予正確的建議。
3.形式整合的正確性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靈活運用,結合對話式學習、自主式學習等方法一同運用到課堂中,讓學生的選擇性更多。這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策略合理選擇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例如,八年級下冊中的“勾股定理”一課,將學生分組學習,自主探究定理的原理、證明方式、具體應用等,教師可以事先設定幾個問題:“勾股定理的起源及發展”“勾股定理怎么證明”“公式是什么”“常見勾股數有哪些”等,鼓勵學生動手實驗或者查找資料,將對話式、小組合作式、自主探究式等方法綜合運用起來,提升小組價值。
4.教師的效用
初中生的控制能力和學習能力還不夠完善,教師的作用比較明顯。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也不能缺少,尤其是教師的指導和建議是非常關鍵的,可以給學生提供幫助和信息支持,并通過對小組的觀察和總結,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小組組建的隨意性問題
初中數學的基礎性和邏輯性比較強,探究的深度和廣度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很多數學教師在學生分組上比較隨意,沒有考慮小組構成和小組價值的發揮是和小組成員有很多關系,涉及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很多教師隨意地將座位較近的學生分為一組,或者是只根據學生成績進行互補分組等。對學生的了解不全面,小組組建不夠合理,達不到理想的合作學習目的。對此,教師要積極規范小組組建,了解和熟悉學生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組建,讓每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2.內容選擇不合理
初中數學中的知識點并不是都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或者說在內容選擇上要進行明確分析,要選擇值得學生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究的內容。例如,七年級中的“有理數”一課,涉及比較理論化的內容,學生進行熟記和鞏固練習就可以掌握了,沒有合作學習的意義,對此可不用選擇小組合作學習。
3.獨立與合作關系的不平衡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強調集體參與和合作的重要性,但是關鍵要經過獨立思考和探究后才能開展深入的合作與交流。這一點往往是很多學生和教師都忽視的方面,僅僅關注到合作、探討、交流的重要性,沒有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構建知識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間的交流和討論就缺乏深度和互動。教師要注意對此加以控制和引導,給予每個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探究的空間,平衡合作和獨立的關系,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注重小組組建間和內容選擇的問題,注意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發揮,并注意操作的規范性和教師效用的問題,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學習中發揮真正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邱乙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科建設,2012(8):121.
[2]樸昌虎.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24(4):44-45.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