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啟花
摘要:在整個數學課程學習中都會融入分類思想。當學生具備了足夠的數學知識時,就可以利用分類的思想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分類思想運用的基礎是進行正確的分類,將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簡單與清晰,從而正確的解答數學題目。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如何恰當地運用分類思想,使得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這需要教師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去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類思想;教學特點
小學數學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將數學運用于生活中的能力非常重要。數學在小學教育階段最常用的還是生活中的各種運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培養他們的算數以及思考能力。在數學的教育中,分類思想是運用最普遍、最簡潔的引導思想,通過將例題分類,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知識,從而將抽象的思維簡單化,將例題中的數學原理搞清楚。
一、分類思想的意義
在數學課程學習中應用分類思想能讓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分類思想可以使得思考具有順序性、條理性以及層次性和邏輯性。所以,在在數學學習中運用分類思想就是讓學生形成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分類法是數學學習中較為基礎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數學研究對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數學對象分成不同的種類。與此同時,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經常使用到分類方法。當學生的數學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利用分類法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分類思想與歸納思想具有較強的聯系性,在對知識進行分類時也常常會使用歸納的思想。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分類思想的提高,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分類思想的特點
1、條理性。分類思想,就是將在某方面具有共同屬性的一些物品歸為同一類。這種思想方法具有條理性,可以令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運用分類思想,能夠尋找出某些概念在不同層次的一致性,使不同種類、不同學科甚至不同類型的東西都可以清晰地羅列,從而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和流暢。例如,在小學數學中,可以將加減乘除歸類為簡單運算,將連算(包括加減乘除的綜合運用)歸類為復雜運算;也可以將應用題做一個歸類,比如,將購買東西的應用題作為一類,將吃掉、用掉、送出等消耗過程的場景歸為一類。不同類別,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同,但是總有一個相似處,這就使學習更加條理,目標更加清晰。
2、總結性。分類思想運用在學習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總結性的方法。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并沒有總結的習慣,殊不知,正是總結才能讓學習更加有效率。總結看似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總結的過程是一個再學習、再分析的過程,通過總結,能夠鞏固思想,加深記憶。將知識點分類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總結,它具有總結性。通過分析、透徹理解知識點的內在本質,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本質,并且能夠快速聯想到做過的錯題、新題等,這樣在無形中又把知識重新學習了一遍,加深了記憶。
3、明確性。分類學習,使學習更有目標,讓學習對象更明確。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圍繞一個共同屬性去尋找適合的目標對象,由于主線明確,使學習更有效率。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學習目標,也不會制定學習目標,盲目地學習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掌握分類思想后,腦中能夠形成學習主線,圍繞主線探索學習,不僅效率高,效果也好。
三、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1、使學生形成分類意識。分類意識是學生進行分類討論的基礎。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涉及的定義比較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接觸到分類的相關知識,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對數學的分類思想有深入的了解。教師在傳授分類思想時要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促進教學遷移,使得學生形成分類意識,認識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分類思想的作用。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的分類活動,展示相關的數學圖片,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分類活動中來,在分類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講解“幾何圖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講解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數學概念,讓學生通過直觀圖形的觀察辨別他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最終得到劃分的標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分類思想,學生形成分類的意識,從而更好地掌握與理解數學知識。
2、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分類方法。學生想要正確地理清小學數學知識以及解決數學問題,首先要掌握分類方法。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分類方法包括:按照定義分類,按照圖形分類、按照探索的方向分類。在講解相關的數學內容時,教師要恰當地將數學分類方法滲透到講課環節中。
3、與課后作業相結合。課后作業是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新知識記憶的一個途徑,這是重要的復習階段,是對學習的添磚加瓦。將分類思想運用于課后作業的方法,就是指導學生將本次新學到的知識的習題與之前做過的習題進行類比,并且歸納總結。例如,在學習加法后,老師布置給學生的一道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紅紅再放進去5個,請問現在箱子里有多少個蘋果?在學習減法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明明吃掉了2個,問現在箱子里還剩多少個蘋果?后來,在學習完加減的連算之后,老師的作業題中,又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大偉放進去6個之后又吃掉了3個,請問現在箱子里還有多少個蘋果?這樣的三道作業題,雖然針對的算數類型不同,但都屬于加減類運算的題型,并且例題的背景都是相同的,這就便于學生更好地歸納,總結出不同的算法應該運用于哪一類的場景。同樣是一箱蘋果,但是不同的算數背景,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的教育不容忽視,老師有責任啟發學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促進他們的學習效果。其中,分類思想就是一個很好的運用,通過分類歸納,實質上就是一個再學習、再總結的過程,學生可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知識的記憶。有效運用分類思想也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黃彪.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貫徹[J].讀寫算(教學教育研究),2014(36).
[2] 周運琴.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