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平
摘要:小學數學作業是小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符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將趣味性與知識性融為一體,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思考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是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有利于開拓小學生的抽象性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所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的標準,更多地體現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作業作為師生交流信息的窗口,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反饋,也是對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科學合理的數學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因此成為數學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及批閱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作業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
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師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的有限性,對于數學作業的布置多限于小學數學教材知識,數學作業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難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教材上的練習題是緊緊圍繞著前面所學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而展開的,其基本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數學知識點,所以習題也就是大量重復性的數學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機械式的重復做大量枯燥的數學題難免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厭煩感。
(二)作業內容一致,缺乏選擇性
不同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智商等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而現實數學作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班同學做同樣的練習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同樣的數學作業題,這就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作業的自主選擇性。這樣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接受能力較強的優等生已經完全掌握了所學知識,重復的做同一類型的題目使其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習興趣;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而言,對于新學的知識點理解不到位就開始做大量練習題,必然會出現很多的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就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挫敗感,打消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作業評價單調,缺乏激勵性
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尊心,他們內心深處有被別人認可的渴望,而高質量的數學作業必然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低質量的數學作業則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只是將解題的對錯作為評判標準,也不擅長尋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往往非常關注全班學生整體的作業完成質量,忽視了對于學生的激勵。
二、關于小學數學作業的思考
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及評價中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如何緊扣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設計出高質量的數學作業題目,增強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和開放性,激勵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趣味作業,注重創新性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還比較貪玩,所以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應該增強趣味性設計,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將小學數學知識融進游戲中,使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和掌握數學相關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趣味作業設計中的創新。比如在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倒推策略思想時,利用猜撲克牌排列順序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倒推思想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重大價值。
數學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門藝術。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生活,與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實踐經驗相聯系,這樣既可以展現出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又可以增強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練習題:一個農民收獲了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塊長6.28米,寬1.57米的長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圍一個簡易的糧囤裝這些玉米,請你幫助他設計幾種圍法來裝下這些玉米[1]。小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社會經驗,設計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既增強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提高了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
(二)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小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這就說明不同個體由于各方面的差異性而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深淺不一,有的人適合在數學方面有所建樹,有的人可能會對數學中的一個方面非常有天分,所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不能夠“一刀切”,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對于理解力較強的學生要布置一些發散性的作業,增強挑戰性;對于理解力較差的學生要布置一些基礎類的練習題,增強其自信心。這樣就保證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層次性,使學生循序漸進的練習,從基本練習題到變式練習題再到綜合練習題,最后練習開放性習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題可做。
(三)完善評價體系,增強激勵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的時候,應該本著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的理念來審視小學生的數學作業,積極尋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規范的解題步驟、工整的字跡等都是值得肯定的部分。數學作業的評價不應僅僅局限于解題的對錯,更應該看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鼓勵與批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評價學生的數學作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庠.輸入·貯存·提取——談小學數學教學設計[A].2002中國未來與發展研究報告[C],2002.
[2]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