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芬
摘要:中國經典的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化寶貴的遺產,中國人的儒雅氣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經典詩文的熏陶。而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記憶、學習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接觸一些傳統的優秀作品,對學生終身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習近平主席今年在教師節時講:“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钡?,當前的小學經典詩文誦讀實踐卻存在著許多誤區與偏差:教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傳道、授業、解惑”中丟失了詩意與激情;學生在熱熱鬧鬧的誦讀中轉移了對文字本身的關注;教材對經典詩文的刻意回避,淡薄了歷史的傳承。下面分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小學生該如何誦讀經典詩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文化素養
一、經典詩文內容的選擇
1、誦讀內容的選擇――讓語言與精神富有典范性。隨著經典詩文誦讀在全國各地的蓬勃開展,很多出版社和作者各顯神通,一時間所謂的經典詩文讀本,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這當中難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我校從2011年起,開始著手“東坡文化”校本課程的研究,先后編寫了2本《東坡經典詩詞》。我在讀本內容選擇中,十分注重語言與精神的典范。
(1)能保證語言文字的根基:詩文警句、聲韻鏗鏘,造句暢達、易于誦讀,像《豬肉誦》、《煮魚法》,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有利于課程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落實;②能指導思想行為,如蘇東坡在黃州是人生最低迷的時候,但他依然有曠達樂觀的情懷,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選取誦讀的內容時,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多取蘇東坡在黃州時的經典著作。在低年級段以背誦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詩歌為主;高年級段則以學習一些難度適宜的詩詞、優秀文章為主。
(2)誦讀目標的設置――讓語言與精神富有遞進性。在實際設置詩文誦讀目標時,我一方面倡導熟讀成誦、打節拍讀、聯系擴充、想象入境、配樂吟唱等方法,力求從簡單到復雜,使語言與精神兩者合一;另一方面要求在經典詩文內容含金量與誦讀閱讀量上循序漸進,從句子到段落積少成多,憑借聲調節奏等方面的誦讀、想象,去感悟語言理解情感,以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最終促使語言與精神同構互生。
二、經典詩文誦讀的策略
1、感悟經典,共育語言與精神的心靈成果。
(1)把校園建成詩苑。我要求教室環境要體現班級特色,除了墻上有詩畫、詩文,教室后面還辟有墻報欄,內容有古詩書法展、讀后感、手抄報等。班上設立圖書角,借閱圖書、圖書捐獻、老師推薦適合的圖書,組建了個性化十足的“書香角”、“小書蟲”、“智慧角”??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書香。還開展“每周一詩”、推薦美文、交流讀書體會、分享讀書樂趣等活動??讓每一個學生伴著經典的樂章,迎來陽光燦爛的早晨,伴著經典的音韻走在回家的路上,使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氛圍中棲息徜徉。
(2)讓家庭飄滿書香。在家庭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家長的作用,使其成為學校讀書活動的支持者、宣傳者和參與者、建設者。開家長會、隨時家訪、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讀書節活動、發送家校短信等形式,將學校營造書香校園的信息帶給家庭。讓家長感受學校的書香文化,繼而為創造家庭閱讀文化打下基礎。
(3)用活動促進誦讀。我把經典內容與廣播操、校園舞巧妙結合起來,創設了“經典誦讀操”、編排了“愛上蘇東坡”舞蹈。學生的誦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以后,他們便紛紛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國學經典詩文融進傳統的“丟手絹”、“跳皮筋”、“擊鼓傳花”等游戲中。每逢節慶日或重大活動日,我都會組織學生開文體表演活動,文體表演活動以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為內容,以小品、課本劇、美文演唱、詩文朗誦、講故事等創造性活動展示誦讀成果。
2、多學科交融,呈現語言與精神的心靈對話。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環境里,學生與傳統經典文化的接觸必須與學校的學科教學融為一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放開歌喉唱古詩,抒發情懷;可拿起彩筆畫古詩,欣賞優美意境;可編寫劇本演古詩,體會深刻含義。這樣長期堅持,日復一日,誦讀古詩文便自然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不用教師監督,班干部自己就能組織全班學生誦讀。每節課預備鈴一響,只要有一位學生帶頭吟誦昨天背誦過的古詩文內容,其他學生就會應聲而和?,F在,我班68名學生,人人都能聲情并茂地背誦40首以上東坡詩詞、100首以上其他古詩,而且大部分能唱、能畫、能舞、能用。
3、學以致用,構建語言與精神的心靈平臺。積累理解是學習古詩文的基礎,運用創生才是落腳點。我鼓勵學生:手寫我心,筆抒我志,暢所欲言,自由習作。大家或引經據典,或融人意境,或仿寫詩詞,表現出強烈的寫作欲望和創造能力。課堂上,當學生背誦起詩文可謂滔滔不絕,幾分鐘內便可輕松賦詩一首,好詩佳句常常是脫口而出??孩子們在雨中念著“隨風潛入傘,潤我細無聲”;賞花時說“花重黃州城”;看到那新萌的樹,會溜出“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三、經典詩文誦讀的體會
古詩文“經典誦讀”是一個古老而新穎的課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評價學生古代詩詞和淺顯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與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痹趯嵤┻^程中,我有幾點體會:一是經典詩文必須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進入考試狀態,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主,熏陶、滲透,不用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是老師應該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特點及社會發展方向選擇合適的教材?!肚ё治摹穭t包含了豐富的自然知識,適合高年級段的學生。三是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誦讀的同時,也要對教師詩文誦讀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教師用實際行動感動學生,激勵學生。四是將家庭也納入誦讀范圍,通過致家長信,向家長發放誦讀計劃,通報學生的誦讀成績,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班級誦讀展示活動等方式,使家長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從而使經典詩文誦讀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讓每個學生都來誦讀吧,讓學生在誦讀中共同享受經典詩文誦讀帶來的樂趣,讓這瑰麗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讓燦爛的文化精髓扎根于孩子的心靈殿堂,讓經典誦讀之花在校園綻放出奇光異彩[1]。
參考文獻
[1] 王玲. 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