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賓
摘 要:初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主要考查與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然而,通過以往的教學實踐發現,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只注重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重理論輕實踐”。而教師的這種教學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觀,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見,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轉變傳統教育下“灌輸式”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成為廣大物理教師共同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科學探究的教學過程,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而這就需要廣大物理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思考、自主探究過程中培養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將以初中物理為例,簡要分析與研究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說,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一旦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在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中誘發探究欲望。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結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以及學科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較于純理論知識教學,初中生更加喜歡動手實踐操作。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課堂小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一個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手中的鉛字筆放在頭發上進行反復摩擦,緊接著,再讓學生用手中的筆接觸事先準備好的小紙屑,并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這樣一個小型實驗,學生不僅能對物理學習充滿激情,還會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探究能力。
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營造探究學習氛圍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民主的探究氛圍,引導其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讓其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去學習、去體驗、去感悟,從而樹立科學的探究思想與精神,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習得相關的理論知識,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操作技能。例如,“光的折射”這一課主要探究兩個問題:(1)什么是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規律。針對第一個探究問題,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有過抓魚的經驗,那大家在抓魚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看似近在眼前的魚,卻怎么也抓不到,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為什么會出現河水比實際水淺的現象?想要解釋這一現象就需要了解光的折射規律,如此一來,就自然而然地將“什么是光的折射”過渡到“光的折射規律”上,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并能在“光的折射規律”探討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與討論過程中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
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無論是我們常見的水中月,還是高科技下的磁懸浮列車,我們都能看到物理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具體運用,由此可見,物理是一門與我們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學科。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降低學生物理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物理學習的激情,讓其知道物理知識無處不在,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答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在主動思考、自主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汽化與液化”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夏天在水里游戲后回到岸邊,身體會不自覺地顫抖,這是什么原因?坐在岸邊的人卻感覺比遠離水邊時更熱,這又是為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卻極少有學生思考過原因,在課堂上經過教師的提問,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想要破解生活中的一些奧秘,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總之,物理既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既遠離生活,也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這門學科的特點與中學生的學習特征,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并在自主思考、主動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褚洪濤.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小作家選刊,2016.
[2]譚國宗.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
[3]崔文虎.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J].軟件(電子版),201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