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琴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而音樂教學是陶冶學生藝術情操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藝術的力量。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是音樂老師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必要性。針對合唱教學的幾種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
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教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教學內容,也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在培養學生的樂感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音樂教學一般以固定曲目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卻忽略了班級合唱的實用意義,缺乏普及性,而在新課標的教學影響下,這就需要提高班級合唱的教學作用,使之完成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可以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以及他們的感知能力。
一、小學合唱教學的概論
小學是學生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時期,而音樂教學在課程安排上也是較為豐富的,合唱教學就是教學內容之一。一般是以班級為單位,利用音樂教學方法與教材相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班級合唱的教學形式,不僅能訓練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養成他們的團隊精神,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音樂班級合唱時,由于對每個學生的要求都很嚴格,也就是說每個學生必須要具有團結精神,這也是確保班級合唱是否可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保障,同時老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具體音樂水平,在自挑選音樂類型以及分配學生角色時才能更為準確和有效。另外,在進行合唱時,如果有學生發生音準問題,老師可以重點教導,提高綜合訓練,避免學生再次出現走調的問題,影響合唱的整體水平。組織班級合唱是較輕松的教學活動,但如果要把握好演唱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從選定歌曲,再到多方面的練習,在教學方法研究上作為老師應更加努力,不僅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更多的體驗和收獲,也可以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讓學生在音樂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音樂合唱教學的多重實踐方法
1.普及知識,提高發聲
如果學生要想在演唱時得到良好的發揮,那么發聲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是基礎。作為老師要確保學生在發聲時是在必要的范圍內,由于學生的音色不同,音域也不同,對不同歌曲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安排合唱時必須根據特點進行安排,做到呼吸均勻,保持姿勢正確,掌握歌曲的感染力,在演唱時要賦予感情。此外,在進行合唱時老師必須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教學中,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傳授他們音樂的基本知識,從而在演唱中更好地發揮。
2.創新教學
老師要在教學中全面提高合唱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把創新和實踐作為發展的基礎,更具科學性。由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老師的方法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課堂上必須要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從而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在音樂知識的領悟上,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是不同的,存在的實際情況也不同,對此,老師要根據具體內容具體分析,在不足和缺失的方面要加強改正。在教學中,音樂班級的合唱屬于集體活動,這就要求每個學生要有團結的精神,這不僅是體現老師教學水平的一個方面,也可以體現學生是否具有集體意識,而合唱教學不能只是應用單一的方法,必須具有多樣性,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到樂趣。而合唱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需要具有層次感,對不同層面特點的學生要進行統一管理,作品的選擇上要以歡快為主,進而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
3.激發興趣
在新教學的啟發中,興趣教學作為一個新的教學方向,也是各科老師不斷努力的一個目標。音樂教學本身就受到學生的喜愛,由于在合唱時會出現交疊的合唱效果,所以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吸引學生,讓他們對音樂課程更加感興趣,在合唱時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在選定歌曲時,老師會加入一些流行的元素,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也會展現出更多的精彩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多鼓勵,使之發揮出音樂合唱的魅力。另外,也可以多舉辦一些合唱比賽或者公益比賽等,讓學生多練習,多參與,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默契度。
近些年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小學音樂老師對教學方法也在追求不斷的創新,力求找到最適合班級合唱的實踐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提高音樂技巧,提高他們在音樂感知上的能力,在班級合唱中體會到最美的旋律,受到藝術的熏陶,培養他們在音樂領域中的文化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愛紅.淺談小學音樂課中的創造力培養[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陳菁.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快樂閱讀,2015(16).
[3]吳潔.談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2).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