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英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因此一般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數學知識邏輯較簡單易懂,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比較穩定,學習理解能力也會較好。通常是到了中年級后,學生會感到數學中計算方式越來越多,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也會有所下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中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與邏輯思維,就是要探究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年級;計算能力;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的學習階段會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學生會隨著階段的不同,對數學的計算能力與邏輯思維也會有所起伏。學生往往會在小學中年級時計算能力下降,邏輯思維也會有所影響。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找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加強邏輯思維的方式方法。以下將列舉幾種方式方法提供給廣大小學數學教育者作參考。
一、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提高計算速度與精確度
什么才算良好的計算習慣呢?這就需要學生嚴格遵循計算順序,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教師也應該嚴格規范學生的計算格式,讓學生按照標準格式羅列好計算方法,如此來提高計算的速度。也需要學生做到在計算的時候細心和冷靜,養成計算完后自覺驗算的習慣。保持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計算的錯誤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扎實的基礎知識可以提高計算能力
在數學計算中,自有一套運行公式與法則,準確理解數學的概念和熟記常用的公式與法則這些基礎知識,都會對計算能力有所提高與幫助。因為一些常規的解題方式,一般會包含基礎知識的規律,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基礎知識,熟識各種運算所需要的公式,才能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勤奮的練習可以鞏固計算能力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多看、多練、多記和多思考的學科。因為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數學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計算公式與法則,一題多解也是計算當中最常見的方式。這就需要學生不僅能夠記住計算公式,還需要學生多動手、多練習。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本身是否能理解和熟練運用如此大量的數學計算公式。勤奮的練習是鞏固和提高計算能力最快捷的方法,也是一種最有效的夯實基礎的辦法。
4.熟悉不同的計算方式可以發展計算能力
數學的計算方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方式都可以進行計算。而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計算方式有不一樣的能力,有的人擅長心算,有的人慣于口算,有的人會比較依賴筆算……除此之外,還有估算、簡算等方法。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對于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科目的過程當中,熟悉更多的計算方式對于發展自己的計算能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其中口算是在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估算則是在簡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育者比較注重學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例如提問學生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不通過筆算,而是通過口算或者心算得出問題答案;或者讓學生通過估算一個答案,再用筆算進行驗證,繼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在其他計算方式上的計算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1.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注重邏輯思維的學科,因為它的邏輯性很強,也最復雜。數學本身是通過具象化為抽象知識傳播給學者,對于小學生來說,簡單的計算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讓學生很好地去理解數學知識,因而還需要教育者注重去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數學計算通常需要進行推算,只有不斷地根據一定的邏輯去進行下一步推理,才有可能將最終答案計算出來。這樣的過程也無形地加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李娟娟老師在課堂上將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例子,用里面一個橋段,懶羊羊將愛吃的零食弄得到處都是,招引來了蟲子將零食咬爛了,有些數字看不出來。然后出題目引發學生思考,這就是推理。
2.創造有利邏輯思維的環境
雙向思維的人善于從正反兩面去思考問題,也能在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中轉換自如。較強的邏輯思維不可或缺的正是這樣的雙向思維。教育者可以在課堂上多設置些能培養和鍛煉學生逆向思維的題目,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既能通過常用的順向思維解題,也善于利用逆向思維去解題。例如去反證一個命題的時候,就是在用逆向思維思考。雙向思維有利于鍛煉邏輯思維,加強邏輯思維的能力。一切進行有關邏輯的活動,大部分都是令人枯燥的機械式思考動作,數學課堂上經常遇到這樣的邏輯問題,這就很容易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遇到邏輯思考的時候產生厭煩情緒。學生在數學課上邏輯思維的鍛煉一旦脫節,就很難再繼續跟著老師的思維進行下去,這就促使學生對一切關于邏輯思考的數學課題不感興趣,繼而他的邏輯思維得不到加強,就會陷入無限的惡循環。因此數學教育者通過創造一個有利于邏輯思維活動的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那么該如何創造呢?這就要求數學教育者創新課堂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與以往傳統課堂的不同,比如可以采用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進行討論,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并且還可以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去鼓勵學生進行邏輯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思考的欲望。
3.提倡學生對數學知識活學活用
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已經接觸和學習的邏輯知識,已經是初步形成的邏輯思維,在后面的階段中,還需要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強化。教育者幫助學生在掌握了所學的數學知識之后,還要引導他們對掌握的知識點活學活用,才能達到加強邏輯思維的目的。在數學學習中,教育者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最終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往往重要的是解題的步驟,能靈活運用課堂上的知識,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例如黎老師在教“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會與學生一起梳理題目的問題,從觀察到猜想,再到驗證結論答案,都是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在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會遇到瓶頸,能力會有所下降,但是只要教育者根據學生本身的特質,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何蕓.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14).
[2]郭紅梅.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6(1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