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摘要:如何培養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自律能力,讓孩子們科學使用網絡、合理使用手機;使他們勤學、好學,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中職學生;互聯網;手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自律能力的培養
一、中職學生缺乏自律能力的原因及分析
1.從社會大環境分析在復雜的網絡背景下,網絡與手機可以方便與家長、班主任和同學聯系,便于家長和教師更好地監管孩子,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手機可以方便得上網查閱相關學習資料,瀏覽新聞資訊,開闊視野,大部分中職學生所需要的信息通過網絡都可以找到;現在的社會日益復雜化,在遇到急事或突發事件時,手機是最好的求救工具。
但是,一些不良風氣通過影視或網絡傳入校園,使學生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極情緒時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學生半夜爬圍墻出校門,到網吧通宵上網。加上社會上有些人的認識偏差,導致他們厭學情緒普遍高漲。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自律能力,讓孩子們科學使用網絡、合理使用手機;使他們勤學、好學,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課題。
2. 從中職學校學生現狀分析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自律能力較差,基本素質普遍薄弱,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不好,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還有學生有厭學心理。另外,他們這個年齡鑒別力較弱。加上目前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除了最基本的通訊功能外,還擁有交友、游戲、多媒體娛樂等功能。
(1)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中職學生自律能力普遍較弱,很難經得起網絡和手機的誘惑,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打游戲、看小說,從而對講課內容一無所知,除此之外,他們的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專注于手機上了,特別是就寢后,有的學生依舊在瀏覽微信、看小說、玩游戲、看電影,導致整個寢室的同學都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第二天的正常作息。
(2)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中職學生往往將手機白天晚上都帶在身上,手機對人體有輻射,由其對青少年的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長時間使用會引起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影響記憶力、注意力等;部分中職學生留下吃飯、買生活用品的錢上網、充話費,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所以互聯網和手機對中職學生危害是比較大的。
(3)玩手機危害公共安全。有的中職學生,貪圖便宜買劣質的電池、充電器,充電插座,充電時怕被老師發現,就把插座遮擋起來,時間一長容易發熱引起火災。
(4)玩手機可能會降低學生的道德品質。有的中職學生缺乏上進意識,幾乎全部時間都用在玩手機上了,不交或者抄作業現象嚴重。還有些學生考試利用網絡與手機作弊,在考試中發短信、甚至有的學生直接在網上搜索答案,這樣嚴重違反了考試規定。更甚者因為沒錢交話費,而去威脅低年級學生或者弱勢群體給自己交話費,導致了很多打架斗毆的事件發生。
(5)手機成為學生早戀的“幫兇”。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手機是他們求愛的最佳工具,通過手機,可以跨越時間和地點,通過信息的方式,更為隱密,且更方便表達無法當面表述的話語。
(6)玩手機浪費錢財。中職學生是消費群體,對于貧困家庭的孩子使用手機,總會產生一部分費用,這無疑給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
二、處理好互聯網時代下手機與中職學生的關系
1.社會要保護中職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中職學生的第三課堂,社會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建議網絡、手機等媒體多制作一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公益廣告;手機的生產商應該在電話卡上印上有關手機的溫馨提示,如“上課時請關上手機”等。另外,有關部門應該對有損學生的正常身心發展的不法之徒加以懲罰,防止他們利用短信向學生宣傳不良信息。
2.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學校是一個公共場所,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對學生非常重要。學校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對那些違反紀律的同學要進行適當的處理,防止不良行為和思想的侵入;學校要對外界的事物要有選擇性吸收,并且針對正確使用互聯網與手機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防止學校出現攀比風氣;學校應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遠離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并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3.學生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家庭是中職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有關工作,多與孩子做心靈的交流,引導他們正確對待互聯網與手機,增強孩子的判斷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4.中職學生自我約束使用手機應做到以下幾點:上課的時候不碰手機;下課盡量少玩手機;不使用手機作弊;不使用手機引發各種事端;不使用手機瀏覽黃色網站與做違法犯罪的事。
三、實施養成教育,提高自律能力
1.重視激勵的作用,引導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中職學生一般處在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孩子們的心理情緒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與心理沖突最多的一個階段。這就需要我們采用以激勵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時發現、總結其優點。
使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閃觀點實施激勵評價,舉辦技能競賽、學習競賽,采用鼓勵談心,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其潛能??梢哉堃恍┩鶎玫膬炐惝厴I生回學校講述其親身經歷,破解職場迷局。用學生身邊的成材事例,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讓他們看到這些榜樣離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學生更有真實感、親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勵,讓他們既看到困難又看到希望。教師通過激勵。引導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重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重新點燃孩子們學習的激情。
2.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創造良好的行為養成環境中職學生追求人格獨立,在人生目標、價值追求、處事原則和態度等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思維。雖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對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賴性,又強烈地希望能夠擺脫家長的束縛,獨立、自由地學習生活,而有些家長則往往不理解孩子們的這種心理變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只要成績好,要什么給什么,無形中助長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追求時髦,不懂關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識,自理能力差的眾多不良行為習慣。作為中職教育者,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經常性地開展家訪活動,或通過電話與家長探討交流,讓家長理解學校教育的各項措施和對學生的要求.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全力配合好學校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郭廣營.淮北市區高中生上網現狀及對策研究[D].2005.
[2]何雪玲.網絡對青少年問題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欽州學院學報.2009.
[3]沈億峰.我國社會轉型期未成年學生網絡道德研究[D].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