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亮
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學的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師所重視。在注重訓練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科學作風和科學態度的培養。在初中物理教學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探究式教學方法便成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已被廣泛運用。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了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探究式教學;興趣
探究式教學作為課程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受到了廣大初中物理教師的關注,已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因探究式教學方式自身所具備的特有的優勢,這是其他教學方式所沒有的,因此備受青睞。探究式教學在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地滿足,并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
一、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時候應該重視寬松的課堂氛圍的營造,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學生取得一定進步和成功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學生表揚,以便于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一課時,在這一課中有這樣一個知識點:滑動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關,教師在對其進行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認為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的壓力大小以及粗糙程度有關,還有一部分的學生認為和接觸面積的關系較大。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否定或肯定,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得出結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不能簡單的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否決或肯定,而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利用探究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培養找出原因并得出正確結論的習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都應該明白,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單單只是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還是對問題進行發現、分析和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將學生產生的疑問、矛盾、困難的過程暴露了出來,同時也將學生的獨特個性、聰明才智以及創新成果的過程展現了出來。
二、鼓勵猜想和假設,激發學生潛力在探究的過程中,猜想和假設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科學探究所要具備的技能[1]。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其主要方法有:第一,根據實驗現象使學生建立科學的猜想。例如在教學《平面鏡成像》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一面平面鏡,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將平面鏡放在桌子上,讓學生用鏡子照一照身邊的物體,對成像的情況有初步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將鏡子拿遠一點,對鏡子中物體的變化進行觀察,接著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平面鏡中的像是虛像,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到鏡子的距離等于物到像的距離。第二,根據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在《平面鏡成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成像現象進行回憶,如湖水中樹木的倒影、穿好衣服照鏡子等,并歸納進行現象的成像特點,從而建立科學的猜想。第三,運用類比法。部分物理原理是不能通過觀察直接得到的,這時候就可以教會學生運用類比法。例如,在教學《電阻》一課時,在對電阻大小的決定因素進行研究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將問題提出之后,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小明、小花和小剛,他們三個人同時過一條隧道,你們認為,隧道中的哪些因素會讓他們的順利通過受到影響呢?”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討論,接著教師再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會受隧道的寬度、長度和平坦度等因素的影響。最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用電荷當作是小明三人,導體當作是隧道,這時候學生很快就能提出猜想:導體的長度、材料和橫截面積等因素和電阻的大小有關。
三、注重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實驗的作用非常重要,物理離開實驗就不叫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入一些具有有趣味性、新穎、奇特的實驗,以便于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實驗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能充分的滿足學生好動、好玩、好勝、好奇的心理,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一課時,在對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進行研究的時候,可以用科學探究實驗代替學生實驗。教師可以先將物理情境展示在學生面前,串聯好標有25W和100W的兩只燈泡,讓一名學生將其接入電路,這時候電燈就會亮,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激發,求知欲也更為強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現在最好奇的是什么?”一些學生會問:“為什么通電之后燈泡會亮呢?”一些學生又問:“為什么兩個燈泡的亮度不一樣呢?”等等。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的提出表揚,并將本課要探究的問題指出來,即串聯電路中兩燈電流的大小問題,并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其它問題進行探究。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討論并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通過實驗,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驗證,得出結論。在對并聯電路中電流進行研究的時候,學生在探究實驗中得出里比課本上還多的結論。如當干路中的電流大于支路上的電流時,并兩用電器規格相同,各支路的電流相同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尤為明顯,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到知識,同時還能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養。
探究不單單只是為了得出結論,更重要的是經歷的過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都應該盡全力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要重視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技能,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以及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探究活動中掌握到物理知識并學以致用,并養成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鳳閣.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06:79-80+84.
[2]孫勇.淺析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07: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