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思維始于問題,問題也是創新的基礎條件,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
引言:簡單來說,問題意識就是當人在認識活動時,遇到疑惑和難題,便會產生懷疑和探索等心理狀態,這種意識會促使人去積極思維,對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又提出新的問題。科學便是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的去發現問題,并積極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鼓勵學生不怕提問、敢于提問
近幾十年來學習科學研究揭示了兒童發展和學習過程表明,兒童生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大的學習能力,教育需要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依據。提出問題是科學認識的第一個環節,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形成假設,從而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小學生善于提問,對任何事物都愛問個為什么,但由于學生受知識認知條件的束縛,提出的問題往往不準確質量不高,甚至太大、太空、不著邊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學生敢于提問并耐心傾聽。
二、發現和研究問題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科學事實證明觀察很重要。科學課要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去發現,逐步養成認真觀察的意識和習慣,這樣才能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螞蟻》一課時,學生在觀察螞蟻的活動前,先自由的提出一些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對螞蟻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仔細觀察,從而獲得了螞蟻的特征。又如四年級下冊《觀察、描述礦物(二)》一課,可為小組準備以下三組實驗材料:一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紙;玻璃、泥土、蠟燭、絲綢、手電筒、黑色卡紙;一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礦物;一組具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非金屬光澤的礦物。教師告訴學生如果能透過礦物看到另外一個物體,這種礦物就是透明的;如果光線透過,但透過這種礦物看到的另外一個物體模糊不清,它就是半透明;如果光線完全不能穿過礦物,它便是不透明的。為便于學生理解用手電筒分別照射透明紙、半透明紙、不透明紙和把這幾種紙分別放在課文上方,觀察是否能透過紙看見課文上的字來判斷紙是否透明。對于本課要研究的問題,教師先讓學生用準備好的三種礦物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學生觀察時會問礦物這么厚怎么能透過它看清另一個物體的問題,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發現只有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就能把實驗材料那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礦物分辨出來。這樣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獲取了科學知識,解決了所要研究的問題。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問題情境的構成,必須與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具有一種適度的關系。這表現為既有新異的一面,又有熟悉的一面;既有適應之處,又有不適應之處。用學生的體驗來說,必須處于似懂非懂、似會非會、似能勝任又不能勝任之中。只有這樣,這些新異情境才能構成問題情境。教師要十分注意在教學中形成一種使學生一知半解、捉摸不定的問題情境,制造懸念,啟發思考,由此產生矛盾、疑惑、驚訝,從而使學生提出問題。
四、良好的研究氛圍有利于發現和研究問題
在教和學師生雙邊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在學生充分投入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得到體現。在上課的起始段,教師用最短的時間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說要研究的問題上來,對于使他們主動去發現和研究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四年級下冊《不一樣的電路連接》一課第二部分在研究比較兩種不同的連接方法教材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發給每組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和4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第二個活動是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發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1節電池、1個電池盒和4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有不同的方法。在學生連好后,啟發思考學生有什么發現。這兩個活動研究活動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五、適時的激勵評價, 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激勵評價需要教師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中,激勵性評價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否定的評價往往會抹殺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而鼓勵性的評價則會使學生不斷探究, 不斷深思。當學生提出問題時, 我們要真誠地聽取, 加以激勵, 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簡單的回答。特別是平常不太積極的學生,只要他發言了,我們就不要錯過這個讓孩子獲取自信的時機"你看,這個小朋友終于把心里那個膽小鬼打倒了,耶!"課堂上總有一些學生回答不正確或者提的問題有知識性錯誤,我們也不能直接否定,可以說些激勵性的話,如"你再思考一下, 等會兒再聽聽你的意見,好嗎?""你的發言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再聽其他同學的想法, 行不?"這樣增強了學生繼續思考、繼續探究的信心。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和別人提出的問題、結論進行評價, 這種評價, 不但保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使他們更敢于提出問題, 還讓學生在聽取別人評價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
結語:總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鼓勵,為學生營造出可以勇于提問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勤于提問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敢問、樂問,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讓學生在提問與解答過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吳靜娟.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年 12期
[2]趙文彬.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科學導報,2014,(2):35-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