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林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式,對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的基礎上,從教學情境生活化、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再創情境留出問題三個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方式。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作用
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出現了許多弊端,因此,就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在這一情況下,衍生了許多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此背景下教學效果比較好的一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上,教師就需要大力推行情境教學法,加強情境教學的使用頻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相關的輔助手段,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各種輔助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設備,最大化地提升情境教學的效果,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實現聲話同步,將相關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地體現出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其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就會展現出來,也就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之中。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方式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在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影子。因此,教師在設定相關教學情境時,要保證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現階段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比較豐富,故事性也比較強,相關的形象塑造也比較有針對性,因此,教學情境的設定就要實現情景相融。在制定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立足教材的實際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山中訪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山中的生物比較鮮活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比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提到的事物哪些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哪些是不常見的,進而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語文學習中結合相關的生活情境,其主觀能動性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夠探索書本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差異。教學情境生活化,能夠使教材與生活更加緊密的聯系起來,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
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采用情境教學方法。例如,將情境教學法滲透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做到將語言與場景相結合。再如,將情境教學法滲透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則要求教師創設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想象,來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又如,將情境教學法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通過各種道具,如音樂、圖片等,人為地創設出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其融入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及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僅要實現生活化,還要重視書本上的內容,小學課本經過不斷改編,其內容對小學生來說已經足夠,許多編書人員在編書過程中就已經考慮到相關教學情境的設置,小學課文有許多都是以對話形式出現的。例如,在小學五年級課文《秋天的懷念》中,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母親、我、妹妹、鄰居和小伙子四個形象,把課文中設置的情境完全展現出來,這樣就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對課文深層次感情的體悟,對其中各個形象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三)再創情境留出問題
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往往不會把一堂課的結束當作教學的終點,而是能夠采取合適的方法對語文課堂進行延伸。一堂課剛結束,學生還沒有從學習的狀態中脫離出來,此時是再創情境的最佳時機,此時創設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征,再創情境留出問題。
例如,在教《風》一文時,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后體悟,可以這樣提問“父親心里就涌現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將空蕩蕩的屋子填滿”這一句話表達了“父親”怎么樣的情緒,讓學生通過這種再創情境提問的方式進一步找到學習的方向。
三、結語
當前教學環境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學校在進行相關教學活動時,也應注意對此方法的運用,教師要注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玉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6(3):103-105.
[2] 孫鴻梅.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有效嘗試[J].新課程(小學),2016(3):578.
[3] 劉玉鴻.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