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燕
摘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富有想象力、動手能力強,老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心理特征進行小學美術興趣教育。關注學生的上課表現,進行課堂內容轉變和調整,讓課程教學可以更好地進行,也更好的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態。美術教學的方式多樣化,我們把握好學生心理,在美術學習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加經驗,勇于創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提高興趣
一、激發小學美術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小學生因為受到年紀、心理、生理發展等條件的影響,其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重,如果老師能夠加以引導,能將好奇迅速轉變為興趣。但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僅僅承擔著“知識搬運工”的角色,小學美術理論和美術技能是教學的主要部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重視程度不足。但基于興趣的教學能夠起到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的重要作用。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出激發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如下。
(一)內容延展,提高學習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前提是老師不僅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例如可以將美術史、美術大家的故事、美術經典作品注入日常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寬美術教學的范疇。把大量關于美術的新鮮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品位提升,促進人格發展
美學從理論劃分上屬于哲學的范疇,對美的事物的辨析和對美的理解能夠提升學生品位,從美術作品、美術實踐中獲取巨大的情感認同和成就,逐步實現從形式到精神的互動。在興趣的驅動下,令人向往的美和美術更能對學生人格境界起到拔高作用。
(三)寓情于教,全面素養養成
小學美術從最基本的涂鴉、繪畫到手工、剪紙都有涉及,老師在教學中加強引導,以故事性、游戲性和直觀性為教學宗旨,變教學為互動過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場場小游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道德情感。例如通過《清明上河圖》這一巨作,講授創作的時代背景、畫中的具體內容、繪畫的構思和難度,將我國古代風土人情和得以傳世的原因告訴學生,并鼓勵學生進行體悟,培養其全面發展。
二、設計創新教學過程,獲得良好效果
傳統的美術教學,老師注重書本教學和枯燥的知識講解,壓抑了學生的創造,老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多實踐、多動手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美術的欲望,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美術學習之中,培養特殊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之中觀察學生對創新教學模式的感受和表現,將關注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更好進行改進和調整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師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老師在黑板上進行畫畫的事例,讓學生進行模仿畫,之后讓學生進行展示,鼓勵學生,讓學生得到鼓舞,得到自信更加主動地加入到美術學習之中。
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教學,教學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美術作品,生動的畫面和鮮亮的色彩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也可以利用投影儀展示優秀學生作品,更好的鼓勵和激發學生學好美術的欲望,調動學習氛圍。
老師不要拘泥于教材的范圍之中,不斷地進行新知識的吸取,在教學之中運用新的知識教授學生,緊跟實事。在教學之中加入“奧運會”、“喜羊羊與灰太狼”、“灰姑娘”等熱門的動畫和時事,讓學生進行剪貼畫的美術創作,既具有新意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創作中感受到剪貼畫的樂趣。學生可以通過剪貼畫這樣的課程了解對紙的花紋、顏色、材質的選擇,作品主題的構思,動腦+動手的雙重效果,讓美術課堂變得輕松愉快。老師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其余的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增強創作能力,挖掘學生美術潛力,創造出一幅幅獨特、個性化、豐富多彩的作品。
創新課題可以采用“圖形聯想訓練”,有效的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老師可以將紙上滴上水,將顏料注入形成圖案,讓學生進行聯想活動,有的學生會說像新年的煙花表演,有的學生會說像鮮花展覽,有的學生會說像五彩的泡泡。這樣的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感受美術課的魅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美術的氛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美術創新課堂不僅限于紙上畫畫,應開展剪紙、捏泥等動手操作性強的課堂,讓學生鍛煉動手能力,可以更好的激發創造力,可以進行分組合作,發揮各自的特點,互相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們的創造力更進一步的發揮,分享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方法的調整
傳統的教學方式沿用多年,似乎老師教得認真,學生跟隨老師的步調就是教學成功。但這種教學最大的問題是忽視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勢在必行。利用環境的創設、故事的代入、多媒體技術等,使美術教學從理論性轉為實踐性,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做,同時,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MOOC和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拓展教學空間、時間,使美術課成為小學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親子互動、拓寬視野的課堂,更讓小學生在“活”的教學方法中無聲地學習到美術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審美能力。
四、教學環境的改變
激發學生興趣,尤其是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學環境尤為重要。美術不同于數學、語文等課程,其自身對教學環境的要求更高。所以在環境創設上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喜愛程度進行改變。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森林王國》一課上,可以把教室裝扮為森林。讓每個人可通過繪畫、照片、實物等形式來裝扮教室,學生們踴躍度高。在上課前,將學生所有的有關森林的作品將教室布置起來,學生們不僅有自己的繪畫,例如大樹、花草,也有學生將動物卡通畫、玩偶帶來布置教室環境。當環境創設好后,學生們都很興奮,對這節《森林王國》興趣滿滿。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通過分組繪畫的方式,把教室變為了真正的“森林王國”,虛擬的森林環境和動物角色的代入,讓小學生在歡笑中學著、畫著,課堂效果良好。
結語 :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學習才是件愉快的事情。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和參與過程中宣泄內心情感,提高創造能力,以實現美術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殷華.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6(8).
[2]張肖麗.小學美術課有效情境創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