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摘要】新一輪的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后,學習目標在學習傳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形成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列的三維目標。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最高級目標。當前地理教學中的重大問題包括人口、資源、環境、社會以及全球問題等,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這個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現階段地理科學發展得非常迅速,許多先進的地理信息技術都廣泛應用到了教學中,給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著這樣的形勢,我們更應該順應新一輪高中地理改革的趨勢,在地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 情感態度價值觀 ;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249-01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涵
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基本的地理思維,學會基本的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科學的社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關心我國地理國情,培養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2)關心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樹立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的社會意識。(3)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的態度,提高審美情趣。(4)形成初步的全球觀,理解國際交流合作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策略
1.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心理研究證明興趣可以幫助一個人有效的獲取知識或者了解某事物[1]。只有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才會激發起對某件事物的求知欲,所以古往至今,教育家都非常重視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條重要捷徑,如果學生沒有學習地理的興趣,課堂教學就不會有效的運行,也就不會有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會依賴自己的愛好或者理解,但很多時候還要靠教師的啟發和誘導。比如在學生剛剛接觸一門新課時,教師如果把課程的導入部分做的非常精彩,課程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課堂的導入部分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地理圖片、視頻、音樂、故事,或者直接運用包含了教學目標內容的PPT課件等,帶領學生走進新的地理世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比如,教師在講授《洋流》這節課時,可以運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客船和冰山碰撞的片段來導入,視覺上的強烈感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使學生產生了想要探索其中緣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時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2.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簡單的給與和接受的關系,學生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地學習,教師對學生類似發號施令般的要求,用自己的言行來控制學生,形成了學生害怕老師的局面,這種師生關系下的課堂氛圍是嚴肅的、沒有活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公平、公正、民主的對待學生,給與學生充分的自由和寬容,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跟學生敞開心扉、互相接納,共同探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2]。這樣的課堂氛圍是輕松的,學生學習的效率很高。而新型師生關系建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師生情感,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確立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親近感。在這個問題上教師占有的主動權比較大,因此教師要經常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增強文化底蘊,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和人格魅力,這樣才會在課堂中從容應對。
3.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新課程改革后教學地點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中,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方式,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地理考察、社會調查、環境質量監測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直接深入到社會中,親身實地的感受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增強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比如在講《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這節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調查了解學校附近地區環境污染的現狀和主要原因,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并作出完整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調查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探究地理知識的方法,還增強了家鄉環境保護的情感和責任心。
4.合理開發利用課外資源
合理的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也是新課改之后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首先地理課程以其獨特的地域性和現實性對課本外資源的需求非常大,可利用的范圍和內容也比較廣,實踐性比較強,有時課外資源給學生帶來的提高和進步比課本上的都要多[3]。因此教師要學會合理的利用各種課外資源,來充實課堂教學并豐富學生的知識。課外資源的利用要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堂需求來決定,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來選擇課外資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通過引用學生家鄉的一些案例,來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鄉土案例的來源有很多,大都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學生對這些案例既熟悉又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聯系實際討論家鄉有哪些自然災害,再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各種自然災害的視頻和圖片,以家鄉的自然災害為例制定合理的有效的防止措施。這些素材使學生了解了家鄉基本的自然災害,從而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結語
總之,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目標,它跟其他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培養學生地理課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地球、環境、資源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然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一件潛移默化的事情,還需要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所以,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只有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才能實現這個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顧娟. 地理新課程中的美育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02:46-48.
[2]曹玲敏. 試論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 華夏教師,2013,07:76.
[3]王福明.淺談地理課改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