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波
【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時間減少了,課后作業減少了,但學生成績卻下降了,并沒有達到減負提質的效果。要想學生健康成長,獲得優秀的成績,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只要我們在減掉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同時,想方設法有的放矢地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那么減負提質目標的實現就會指日可待。
【關鍵詞】學生心理負擔;減負提質;作用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應試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全國不少中小學不惜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千方百計向身心疲憊的學生施壓。于是,不少中小學不斷增加課時量,學生日課時達15節之多,不斷增加學習時間,學生早上不到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的事早已不是怪事。放學后,每個學生不僅背著十幾斤重的書包,個別學生手里還提著各種裝作業的口袋,累得喘不過氣來。于是國家轟轟烈烈地提出了“素質教育”口號,“減負提質”的呼聲也隨之響遍全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后,學生上課時間少了,課后作業也少了,表面看來,確實達到了減負提質的目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有關數據顯示,自國家實行素質教育以來,學生整體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還降低了不少。這說明光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減少學生上課的時間,根本就不能起到減負提質的作用。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這樣的感悟:心情好的時候,做什么事都覺得很開心,都覺得很順利;心情不好時,不僅什么事都做不好,而且根本就不想去做。在操場上沿一條直線飛快地騎行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如果換一條小路,兩邊都是陡峭山崖,你還行嗎?這就說明心理作用相當重要。所以減負不僅要減掉學生的重復機械作業,而且還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在平常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期望值過高,學生考出的分數一旦不如人意,教師輕則語氣加重,重則謾罵學生,從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減輕學生心理負擔是減負提質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
減輕學生心理負擔,讓學生失敗了也能不自卑,愉快地學習。教師在引導學生時可換個角度思考。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二兒子賣面條。老太太每天都不開心,天晴時,擔心大兒子雨傘沒生意;下雨天又擔心二兒子的面不干,所以老太太整天郁郁寡歡。一天,這位老太太遇到一位智者,就將心理的煩惱告訴了智者。智者聽后對老太太說:“你應該天天高興才對。”老太太問:“為什么啊?”智者說:“你想啊!下雨天,你大兒子的生意不是更好嗎?天晴時,你二兒子的面干得快,生意不是也更好嗎?”老太太聽后釋然,從此心情就開朗多了。
在日常教學中何嘗不是這樣呢?比如學生做中考題的壓軸題時,做對了,教師就說:“看,這么難的題你都做出來了,多了不起。”一旦做錯了也沒關系,教師可以對他說:“還沒中考就讓你遇見了這樣的題,你多幸運。”學生也易接受,心情也很釋然,一定不會背上包袱而影響后面的學習。
筆者通過思考,不難得出這個結論:減輕學生心理負擔是減負提質的重要途徑。
可現狀如何呢?當前,各級各類學校都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身體健康,卻很少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有很大關系。我認為: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心理健康了,心情就舒暢,自然而然就會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僅如此,心理健康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心理健康了,就會斗志昂揚,信心百倍地在學習園地里辛勤耕耘。
目前,從學校方面來看,升學壓力、頻繁的考試、成績排名等壓力不斷向學生涌來,使學生無休止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心理不平衡狀態之中。因此,注重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及時疏導,讓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心理狀態的學生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學生的心理負擔從何而來呢?筆者認為,學生心理負擔一方面來源于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給學生學習造成激烈競爭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來源于多變的社會和不理智的家長給學生造成的巨大壓力。再加上我國現階段人口眾多與經濟不夠發達形成強烈反差而造成就業困難局面,現行用人體制下學歷因素在就業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大加劇了教育內部的升學競爭,從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教師和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態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不良的學習環境等則是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的更重要的原因。如許多學生每天要上八九節正課,外加早晚自習、雙休日、節日、寒暑假上課,并按考試分數排名次。更有甚者,部分教師因學生成績差或不聽從教誨,動輒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責罵,甚至施以種種懲罰,如罰站,罰寫作業,罰寫檢查,罰掃地等。在家里,不少學生也經常受到家長的責罰。一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關注過度,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或下降,家長就冷臉相對甚至拳腳相加。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且剝奪了學生的童心和樂趣。由此,不堪重負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成為學生的苦差事,他們的失敗、挫折、無助等消極心理和心理負擔便隨之而來,相伴他們的只有緊張、焦慮、壓抑、恐懼、逃避、退縮。由此觀之,學生的心理負擔何其重也。
那么,如何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呢?
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都有個別差異,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理應深入學生實際,充分了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及興趣愛好,注意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癥下藥,切忌“一刀切”。這樣的教育才有針對性,這樣的教育才能見到實效。再說教育過程本身就枯燥乏味,教育工作者必須因材施教地關注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只要學生個性的發展是積極、健康和向上的,就應該支持和鼓勵。這樣,學生心理就沒有負擔,學習就會輕松自如。
其次,組織有益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也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有效途徑。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發現,有效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課余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文娛活動、運動會、主題班會、郊游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不但可以樹立信心,培養意志,而且可以互相傾訴衷腸和傾聽心聲,以真摯的友情去幫助朋友。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效果自然會倍增。
實踐證明,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重要方式。如聘請專家舉辦專門的心理知識講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和別人進行感情交流,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還可以成立學生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常年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為學生學習創建良好的環境。
由此看來,只要在減掉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同時,想方設法有的放矢地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那么“減負提質”目標的實現就會指日可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