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大數據”、“信息化”時代下的“微課程”范疇,從“微課程”的基本內涵、基本特點、類別以及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微課程”作為先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外語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本文主要以新興“微課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提升英語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我國英語教學工作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微課程” 英語教育 信息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60-02
21 世紀以來,外語教育也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中不斷進步,隨著“中國微課大賽”,“全國首屆微課程大賽”,“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中國外語微課大賽”等一系列微課比賽的如火如荼的進行,社會各界對微課程的關注度大大提高,并在教育界受到廣泛重視,“微課程”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和成長起來。
一、“微課程”的基本內涵
“微課程”(Micro Lecture)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 2008 年秋首次創立。戴維將微課程稱作“知識的脈沖”(Knowledge Burst)其強大的集聚功能能夠十分便捷的使外語學習者連接到共享開放的外語學習資源,使得教學資源和形式多種多樣。“微課程”并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簡單延伸,而是一種新信息時代形勢下具有完善的開放性特點的新型外語教學模式。“微課程”最先是在國外學者的重視和研究下逐步發展擴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規模,這對全球基礎教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而國內有關“微課程”的相關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其研究方面也多從宏觀領域著手,專業性仍舊匱乏。
二、“微課程”的基本特點
1. 短小精悍
“微課程”一節課時間多在 5 到 10 分鐘之間,以講解某一知識點為主,突出教學工作中某個學科的知識點的重難點及學習策略和注意事項,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2.以網絡視頻為載體,便于獲取與傳播
“微課程”通過互聯網為載體,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開展簡短完整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教師將知識點講解錄制成微課視頻資料,上傳至指定平臺,以供外語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
3.課程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更具系統性
“微課程”是由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集中解讀一個問題或知識點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的聯系更加緊密,是傳統課堂的創新和升華。
三、“微課程”的類別和作用
盡管我國微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簡短精悍,可用于“碎片化學習”的泛在特點,依舊使其成為學習者爭相學習的學習方法。當前“微課程”大概有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1.PPT 類型“微課程”
此類型“微課程”PPT 通常是由司空見慣的文字、音樂、圖片等構成。通常 PPT 自動播放完成后轉換成課程視頻。這種課程類型比較簡單,一般只有 5 分鐘左右的演示時間。
2.講授式“微課程”
此類型“微課程”要求教師按照課程要求進行模塊化的授課拍攝,將拍攝好的教學視頻剪輯轉換后上傳至指定平臺,供學習者學習,每課程時長大約在 10 分鐘左右。
3.情景劇式“微課程”
此類型“微課程”視頻制作較之前兩類較為復雜,其制作通常會借鑒好萊塢大片及一些經典電影的拍攝模式,組成微課程教學研討團隊,對課程內容進行情景劇設計策劃,選擇與授課主題相關的課程場景進行拍攝,拍攝完成后再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的進行視頻的后期剪輯制作,最終形成一般時長不超過 20 分鐘的“微課程”視頻。
總之,盡管微課程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重視學習的引導性作用,強調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模式,并以從微處著手快樂學習的理念的確是他們共同的課程特點。微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首要前提,挖掘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注重依據學生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學習習慣,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外語學習水平,同時使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習的“碎片化”時間。
4.“微課程”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程”是基于“慕課”“翻轉課堂”模式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其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微課程”外語教學通常會分成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口語教學等若干模塊。
(1)詞匯教學:根據構詞法,通過詞根、前綴、后綴教會學生如何在每節課上擴展所學單詞;同時,讓學生理解不同語境單詞的不同意義以及詞根加前綴、后綴的的區別意義。
(2)語法教學:根據外語語法的規則,利用 10 分鐘的課前微課程對本節課的語法課程進行導入。言簡意賅的講解本課語法點最核心的部分。
(3)口語教學:根據一個“微課程“主題,講述一個生活場景,一個故事或一個熱點內容,多采用 warming up, listening and discussion, speaking out, presentation, debate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能更順利的融入到語言場景中去,鼓勵其積極使用目的語。
總之,外語“微課程”采用豐富的教學模式,靈活的教學手段,變換多彩的場景情景設置,提高了外語學習者對外語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其開放式的教學平臺,也使得學習者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是學生有效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高效率學習。
參考文獻:
[1] Berrett, Dan. How “Flipping” 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J]. Ann Arbor: The Education Digest, 2012: 36-41.
[2]周文娟. 大數據時代外語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探索與發現[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10).
[3] 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 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作者簡介:張琳童,女,漢族,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