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艷艷
【摘要】“數學廣角”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師完成教學活動,通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進而影響學生自發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廣角”的教學活動時,要切實把握學生的心理,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幫助學生建立好數學知識網絡。
【關鍵詞】數學廣角 發散思維 知識網絡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92-01
“數學廣角”是素質教育的一次嘗試,首先在人教版的課本加以實行。這個教學單元第一次出現是在二年級,編者是為了將一些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數學思維提前對學生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擁有更好的數學學習思想。隨著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廣角”以一種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出現在各種教育論壇上。很多學者對“數學廣角”這種教學模式進行討論,但是實際教學活動中,“數學廣角”對學生的影響是否真的良好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針對在教學活動中“數學廣角”的教學定位加以闡述。
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數學廣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里面含有:植樹問題、行程問題、幾何問題、重疊問題、烙餅問題等很多對于現階段學生來說,都是較為困難的習題。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會將這部分同奧數聯系起來,用“數學廣角”來普及奧數并進行培優活動,這就讓這部分的內容變得枯燥起來,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失去興趣,讓這個教學單元變得得不償失。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切實將書本中的內容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數學。在對教學活動中的材料選擇時,盡量使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材料,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四年級的“數學廣角”中,書本上就“烙餅問題”加以研究,教師要避免學生覺得這部分內容過于枯燥,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喜歡吃烙餅嗎?”“你們在家里烙過餅嗎?”“你們知道烙餅的步驟嗎?”“你們愿意學習更快的烙餅方法嗎?”。通過一連串的反問,激起學生學習“烙餅問題”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小品教學,也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的辦法使教學效果更加形象,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
二、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
雖然“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相比正常的課本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但是在思維上,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把握好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進行思考,來提高整體的學習水平。避免對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講授一些過于基礎的知識,造成學生不耐煩,也不能將一些深奧的知識傳授基礎不好的學生,造成學生的厭學。很多學生在進行“數學廣角”的學習中是十分吃力的。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都是不同的,各自的學習能力水平也不盡相同。筆者通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觀察,發現很多時候,都是一些掌握知識程度好的、學習能力快的學生在“數學廣角”中十分活躍,掌握知識程度一般的學生就只能進行旁聽了。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廣角”上都能得到思維的鍛煉。
三、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由于“數學廣角”在內容上十分貼近生活,使得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有可能產生很多的發散性思維,教師要切實做好對課堂細節的把握,針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突發事件,盡量做好回應。筆者在觀摩一個課題為《雞兔同籠》的公開課,“數學廣角”中的實際例題是:“一個籠子里面關著小雞和小兔子兩種動物,在進行記數之后,發現籠子中小雞、小兔子共有七個頭,共有二十條腿。那么小雞和小兔子各有幾只呢?”教師經過學生思考后,進行了假設法的教學,即在黑板上畫了七個頭,然后把這七個小動物全都假想成小雞,給它們各畫上兩條腿,這時畫了十四條腿。還缺六條腿,這些腿都是小兔子的,所以一共有三個兔子,四只雞。這時候一名學生要發言:老師,我認為還有另外一種思路……。由于這名學生的發言不在教師的預想之中,教師就很粗暴的讓學生坐下了。這毫無疑問會挫傷了這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令其他學生喪失創新的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教育
人教版數學課本中“教學廣角”將一些數學思想融入日常教學。很多時候,“數學廣角”更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思想。通過由淺及深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養成勇于探索、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思想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相比一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對于學生的未來影響更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從過程入手,不要在課堂上過于強調公式、結果,要切實幫助學生理解是如何推導出結果的。若課堂上過于重視結果,對過程輕描淡寫的學習,則學生的數學思想得不到相應的訓練。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據相關科學規律,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通過課堂上對每個知識點推導過程進行詳細介紹,進行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活動。
站在宏觀的角度對“數學廣角”進行觀察,可以看出“數學廣角”是對教學大綱中“反復將數學思想進行傳授,逐步加深層次”的具體體現。比如說在進行排列組合的教學活動中,首先在二年級的課本中出現,讓學生初步了解關于排列組合的相關概念、解題思路等,緊接著在三年級的課本上對排列組合的相關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同時在內容上也有更深層次的提高。學生經過兩次不同年齡段的學習,對排列組合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得到了數學思維的提升。這種認識是符合科學的認識規律的,學生通過一點點的加深相關知識的層次,完成自己數學思想的養成。
五、結語
由上文可知,人教版數學課本的“數學廣角”通過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領會相應的數學思想,進而達到全面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思想的教學目標。編者通過整個小學生涯的滲透,幫助學生養成樂于思考、敢于探究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楊玉媛.數學基本思想指導下小學數學廣角的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5):123.
[2] 史曉東.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教學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 ,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