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清
【摘要】在我國的農村小學中,由于成長環境、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大,閱讀面很窄,許多學生的閱讀還只局限于一本教科書,閱讀能力也較低。要想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就必須要從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三個方面對農村小學的學生進行閱讀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素養;農村小學生;培養策略
一、引言
讀書不僅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溫家寶總理曾說過:“讀書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長久發展?!庇纱丝梢姡x書對于個人、民族、國家都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須從娃娃抓起,尤其是農村的小學學校,必須克服經濟、環境等因素,以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為最終目標,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入手,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二、語文閱讀素養的概念
(一)語文閱讀素養的概念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的重要途徑。閱讀素養是指學生為達成個人目標,形成個人知識體系,參與社會活動而對書面材料進行理解、運用、反思的能力。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綜合觀之,閱讀素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學生的語言修養,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閱讀積累才能達到良好的狀態;二是指閱讀能力的修養,即掌握閱讀思維和技能,從而促進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重要性
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方能早日形成良好的素養,為以后的學習做好基礎鋪墊。6至12歲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起步時期和關鍵時期,這階段的學生對于生字、詞匯都有所了解,能夠在教師以及家長的指導下完成閱讀,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學習成長的基礎階段,影響著后期閱讀素養的發展。
三、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完善教育環境,營造閱讀氛圍
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后、閱讀氛圍較差等問題。學校應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可根據校園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建造開放式圖書室,設立造型可愛的圖書架,打造一個書香味濃的校園,讓學生可以隨時翻閱圖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共享好讀本。組織共享好讀本活動,讓學生將自己認為好的讀本分享給自己的同學,并提供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共享,讓學生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讀本,在讀后感上也能得到同感,從而增強閱讀興趣。
第二,做好讀書宣傳。可以通過板報、校園廣播、班級發放讀本等途徑進行讀書宣傳,營造校園讀書氛圍,同時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評選“小小讀書郎”,通過宣傳和獎勵,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第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小學應加快建設校園圖書室,多多引進小學生讀物。此外,學校還應安排好閱讀課,平均每個班級每星期最好能安排一次以上閱讀課。閱讀課上,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共同品讀某些片段,比如這次課品讀幾個細節描寫的文段,下次課品讀幾個環境描寫的片段等等。這樣就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提高寫作水平。閱讀課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暢談上一周讀書的收獲、樂趣,還可以以“好書推薦會”的形式來上。另外,在走廊、教室里,也應增設小書架,擺放小學生讀本、刊物等,讓學生可以隨時閱讀;在教室的后墻上,可以展示學生的好作文、優秀的讀后感等。這樣做,既能使學生體會成功感,從而更有信心和動力去大量閱讀,而班級里這些“好榜樣”又能帶動更多的學生在書海里徜徉。人是環境的產物,一個充滿溫馨愉悅閱讀氛圍的學校,必然能衍生出一批批“書蟲”。
(二)提高教師素養,履行引導職責
在培養小學生閱讀素養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及引導至關重要。首先,應提高教師的閱讀素養。教師平時應多看書,看好書,不斷提升自身素養,這樣才能教育好下一代。其次,應發揮好教師的職能:示范作用、引導作用與提升作用。
示范作用。在課堂上,教師應率先示范朗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我也想試著讀一讀”的欲望,然后再安排學生進行閱讀。教師自己應該是閱讀愛好者,應該有每天讀書的習慣。如果語文教師每天或每周都能抽一點點時間跟學生交流自己讀書的愉快經歷,交流自己從書中領悟到的道理,交流自己因看書而增長的見聞等等,相信這種以身作則的做法肯定能潛移默化地感染更多的學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閱讀。另外,教師應多總結,讓學生了解到讀書的有益之處,讓學生主動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引導作用。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墩Z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在閱讀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在閱讀的階段目標中,也強調:“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兩個罐子之間的對話是課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兩個罐子的話語,再把四次對話整體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整體感知鐵罐語言的變化(比如它對陶罐稱呼的變化、提示語的變化、標點符號的變化等),感知兩個罐子的不同,為后面揭示寓意做鋪墊。
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可以通過相關閱讀、延伸閱讀、寫作練習等方法來實現。首先,相關閱讀就是推薦學生讀和所學習的文章有關系的或者是內容相似的文章。比如學完《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后,推薦學生閱讀幾個講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短小的童話故事;學了寓言《坐井觀天》后,推薦學生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學了《小兵張嘎》后,鼓勵學生閱讀小說《小兵張嘎》。其次,延伸閱讀是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的東西或者是知識,想了解,并找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比如特級教師劉志春老師教學《將相和》一課前,讓學生搜集與本課相關的信息。上課時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時,有人說的是和氏璧的信息,有人介紹的是文中的幾個人物,有人介紹了故事的背景等等??梢妼W生為了學好這篇課文去尋求各方面知識的時候,他們的視野也開闊了,當尋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后,他們對這篇課文就有興趣了,對語文就有興趣了,對閱讀就有興趣了。再次,寫作練習的引導,可以選擇一篇有故事情節的文章,讓學生在了解內容后嘗試續寫、擴寫、改編或者仿寫。endprint
提升作用。教師應采取推薦經典讀本閱讀的方法,豐富小學生的閱讀數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如今,農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小學生課外讀物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整理規范適合他們的閱讀范圍,并提供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帶領他們進行閱讀和理解,向他們傳輸優秀的文化和思想,培養更優質的閱讀素養。比如,在一二年級,可以引介《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還有繪本,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格及閱讀習慣;在三四年級,可以推薦《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我和我的爸爸》等文學著作,提高學生對日常生活的感悟能力;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推薦《魯濱孫漂流記》《哈利·波特》等國外文學著作,豐富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積累。通過不同年級的閱本推薦介紹,分階段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最根本還是在于學生本人。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是形成素養的重要一步。相較于城市里的小學生,農村小學生更加活潑、自由,喜歡玩樂,難以靜下心來進行閱讀。因此,教師和家長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耐心教導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利用好課前五分鐘開展讀書活動,是值得推薦的做法。比如低年級可以開展“今天我來講故事”活動,讓學生輪流上臺給大家講一個短小的故事,中高年級可以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讓學生概括書或文章的主要內容,說說自己的感悟。推薦閱讀一些和農村學生經歷相似的閱本,比如兒童讀本《我的爸爸》,也可以是知識性的書籍,比如《中華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等,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讓農村的小學生主動去翻開書本。激發了學生興趣后,教師應趁熱打鐵,每周推薦學生閱讀,定期開展“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活動,通過交流、展示(優秀讀書卡、讀書筆記、讀后感、習作等),引導學生感受讀書之樂,讓讀書的興趣熱度不減并持續升溫,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閱讀素養的培養關系到一個人整個學習生涯的發展,因為它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包括了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語言理解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農村小學在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過程中,面臨很多實際問題,除了上文中給出的完善校園設施、提高教師閱讀素養、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等培養方法以外,學校還應該采取和家長合作的方式,給學生打造更好的閱讀氛圍,以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宏玲.讓學生在“文學圈”中快樂閱讀——談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7):26-27.
[2]張增書.試論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策略[J].學周刊,2016(27):183-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