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萍
【關鍵詞】 英語教學;有效性;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
教學策略;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059—01
在初中英語課程活動中,有效性教學沒有固定格式可循,而是圍繞促進“學生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這一根本目標,積極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元的個性化教學活動。
一、優化教學內容,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英語學科及其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在于“聽、讀、說、寫”四個方面。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把這些內容分割開來,更多地實行“分而散之”的單項教學活動。在母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講求的是把詞語或詞組放到語句之中去理解,把語句放到段落之中去解析,把段落放到文本之中去體會,其實對于異域語言——英語的學習也應如此。如,關于water單詞,新授時可借助一些教具或澆水、喝水等動作,呈現如下語句: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既可把water放到比較豐富的語言情景中去聯系與體會,又能從中獲取不同的詞性和用法。在此基礎上,還可引導學生以water為話題寫一段話,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用能力。
二、優化教學過程,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
初中學齡具有一定的進取意識和學習能力,但還顯得相當稚嫩,尤其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方面正處于起步階段,尚需經過教師的有序引領和指導才能逐步地走向成熟之路。鑒于此,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努力提供更多的表達交流機會。如,以任務式合作交流為例,在教學“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時,教師可首先激勵學生比賽默寫一些詞匯短語,如love doing something/ work hard等;然后小組完成思考探究題目,如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school? Why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或者圍繞An interesting school story來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文本表達交流詞語。
三、優化教學手段,有效培養學生的課程學習情趣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生,而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與愛因斯坦提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優化教學手段,努力創設善教樂學的情境氛圍,有效刺激學生的心智狀態,進而在寓教于樂中攫取不容忽視的“情緒智力效益”。如,新課導入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看bank/ market/ supermarket/ pool/ square/ memorial/ corner /opposite/ between/ left/ right圖片,讓他們分別猜一猜此意,猜對了電腦上會給予掌聲鼓勵;猜錯了則以各類滑稽聲表示遺憾或鼓勵。然后多媒體顯示如下:一名外國男子去超市購物卻不識路,他向警察咨詢“-Excuse me, sir. How can/do I get to a supermarket? ”“-Go down the street .It is opposite a square.”由此揭示新學內容——掌握問路、指路的句型,并自然進入本課教學環節。
四、優化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習慣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由于心智發育的規律性,初中學習活動最為缺乏的不是興趣、激情和智力,而是在于學習品質和良好習慣的積極培養與形成。優化英語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努力讓學生在英語環境中學習與生活。除課堂教學之外,我們還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講英語故事,辦英語墻報,開展英文口語競賽、歌曲或短劇表演,播放英文原聲影視、掛圖配合錄音等,讓英文音像不絕于耳、不絕于眼,以努力促進學生的勤學善用。
五、優化教學評價,有效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活力
教學評價不僅是課程活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而且是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重要環節,更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活力因素。因此,在初中英語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始終本著“以生為本、素質發展”的戰略理念,積極開展以賞識為主的激勵性評價活動和豐富多元的開放性評價活動,以不斷增強學生的進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在潛移默化中努力攫取“千里跬步、江海細流”的效應。教師要把“Thats exactly right!/ How clever you are!/ Good!/ Will you please express it in another way?/ Think it over again!”等具有肯定和暗示性的評語更多地送給學生;在作業批改時也要多多使用“You have improved it!”等期待性評價用語。此外,還要善于把“教師單向評價”轉變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努力實施評價主體多元化,不斷構建和諧教學關系。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事項,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運用。只要我們勇于實踐、善于創新,定會不斷提升課程活動的有效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