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幸興
摘 要 歷史教材的欄目設計是教材編寫特色的重要體現,欄目設計是學生從知識本位向核心素養發展本位轉型的一個重要依托。歷史教材欄目設計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陣地,而其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型的效度,在歷史課堂中能否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素養的發展,因而對教材欄目的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歷史教材 欄目設計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67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Column Design Based on Core Literacy
——An example of PEP history compulsory Edition
LIU Xingx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The column design of history teaching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Colum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transform from knowledge based to core literacy. Design history textbook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historical core literacy, and its design is successful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history of validity, can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spiri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teracy,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 is very necessary.
Keywords history textbook; column design; core literacy
2014 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該意見表明“核心素養”成為繼學科能力培養之后一個更高的目標。核心素養強調歷史課堂的育人功能,并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歷史進行認識,拓展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使學生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在教材編寫中,特色欄目是撬動核心素養的一個支點。近年來,人教版教材不斷改革創新,無論是在欄目設計的形式上,還是在內容的呈現上,不斷推陳出新,取得了較大的改變。不過,改革的成果如何,最終還應落實于欄目設計達成的效果。故此,本文基于人教版歷史必修一欄目的設計,以核心素養為標尺,就欄目設計做具體剖析。
1 人教版教材欄目的構成
人教版每課的欄目由課前導入、歷史縱橫、學思之窗、資料回放、模塊鏈接以及探究學習總結組成。各欄目都有其設計意圖,課前導入使學生了解本課的歷史背景,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歷史知識;而歷史縱橫、學思之窗、資料回放、模塊鏈接等作為正文的補充、延伸、說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利于加深學生對本課的認識,有利于啟發學生,以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人教版在探究學習總結分兩個部分,本課測評針對本課一些重難點,意在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在學習延伸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探究活動,這無疑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亦踐行了核心素養中“自主發展”的要點。
依據核心素養的理念,歷史課應以培養學生歷史知識、學科能力、歷史素養為目標。作為歷史教材,利用欄目設計來引導學生掌握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是踐行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人教版的欄目設計一定程度上符合核心素養的要求。
2 欄目設計的不足
如果教科書上的內容是學生理解世界的“根據地”,那么歷史教材中的特色欄目是學生走出“根據地”的“大門”;特色欄目是培養學生問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如果教材欄目設計得不合理,那么不僅起不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的能力,甚至有可能誤導學生。以人民版歷史教材為例,筆者認為在欄目的設計上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前導入方式不夠多樣。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齊世榮先生就指出“好的教材應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需下人功夫,不是容易做到的還要寫得生動飽滿,使學生愛看。”[1]人教版必修一由二十七課組成,與此相應的有二十七篇課前導入。首先,語言匱乏,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人教版必修一的課前導入只有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抗日戰爭、新中國初期的外交用了設問的方式,其他都以陳述的語言來進行導入。其次,課前導入方法單一。課前導入都是以簡單介紹本課的歷史背景為主,沒有配以相應的圖片,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課前導入缺少相應的能力要求,且廣度不夠。以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課的導入為例,即“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權傾朝野。……胡惟庸的恣意妄為,向皇權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最終招致殺身之禍。”這個導入以胡惟庸為例,簡單介紹了他權利的擴大,危及皇權,最后被明朝君主殺死。這個導入沒有給學生提出思考的問題,無法體現本課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沒有給學生提出皇權是如何加強的?明清的中樞機構又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更沒有提出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故此,課前導入欄目無法使學生對歷史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endprint
第二,教材中缺少方法性欄目的設計。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的欄目設計可以歸納為:交流談論欄目、探究實踐欄目、歸納提升欄目、資料拓展欄目四類。其中學思之窗屬于交流討論類,歷史縱橫屬于資料拓展類,本課要旨屬于歸納提升類,而課后的習題欄目屬于探究實踐類。縱觀人教版現有的欄目,筆者認為本版教材的欄目注重知識的補充,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探究,但缺少方法類的特色欄目。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史學研究者的有意識的重構,身為中世紀史專家的巴勒克拉夫教授寫道“我們所讀的歷史,盡管基于事實,但是嚴格地說,根本不是事實,只是一系列已經接受下來的判斷。”[2]中學生從歷史教材獲取知識,如何讓學生多視角地理解歷史呢?筆者認為特色欄目的設計是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人民版教材如果能有一個類似于史學方法介紹欄目,這對拓寬中學生的歷史思維是大有裨益的。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修訂說明提出強調“突出問題意識、強化理論指導、細化能力目標”。由此來看,高考對學生的史學核心素養要求不斷提升,而這正是教材欄目設計所缺少的東西。
第三,課后習題設置模式單一,題目層次性不強。人民版歷史教材的課后題設置分為兩部分,一是本課測評,二是學習延伸。首先,正本書課后習題的設置模式單一,在本課評測部分,一般讓學生分析本課重點知識的內容、特點、影響、意義或者是用史實說明某件事;在學習延伸部分都是給一段材料,問題設置幾乎都是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固定的習題模式,一方面不能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與探究學習總結欄目設置的初衷相違背,另一方面,習題的設問都是一問,沒有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最后,測評部分的習題著眼考查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習延伸部分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兩部分的難度處于低級水平,對學生的考查沒有上升到運用的層次,不符合核心素養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3 對教材欄目設計的幾點設想
教材的欄目設計是一個歷史教材版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教材體現新課標、核心素養較為核心的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依托和載體,所以教材特色欄目的設計尤為重要。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欄目的設計上、以及欄目的內容上可以進行以下改進:
首先,欄目要有特色,設計上須全面。學者將歷史學科素養劃分為“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歷史知識在新情境中的運用、對歷史學科方法的反思、歷史元認知的發展”,[3]所以欄目在設計層次上須全面。欄目內容不僅給學生提供資料、提供探討的問題,還需提供分析資料、討論問題的方法,即欄目的設計必須滲透史學觀點和史學方法。太平天國一課在學思之窗提出“天國內部出現的內訌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如果不給學生提供史學的各種研究視角的話,學生會說是必然的,然后闡述自己的理由,這導致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單一。如有史學視角這一欄目,并介紹文化史、政治史、比較史學等內容,學生對太平天國失敗的認識會更全面。
其次,欄目的內容上,加大創新程度。人民版教材的欄目內容過于中規中矩,創新程度不夠。語言上平鋪直敘,雖簡單明了,但不生動感人,語言顯得干巴巴的,提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使欄目設計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國史學本來就有重文筆的傳統習慣,[1]司馬遷的《史記》雖是一本史學著作,但是文學價值也特別高,作者的描述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編者應向其學習。欄目內容的呈現方式上,要力求新穎,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人教版教材的課前導入都是用文字的形式,這太單一,可以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或者一些歷史民謠或者歌曲來進行導入,這樣不僅豐富了導入的方式,體現教材編寫的時代性、人文性,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達到課前導入的目的。
最后,欄目設計須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4]而歷史核心素養正是在問題情境中形成的。當下歷史教材的欄目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史學的客觀認識,其中選取的材料都是以客觀史實為主,不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很少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以人教版為例,編者應改變探究學習部分的設計方式,創設與學生有關的情境,且創設的情境還須緊貼時代潮流。尤其在習題欄目中要重點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的情境體驗,使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進行情感的體驗。
歷史教材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資源,而教材欄目的設計是學生拓展史學視野的史學之窗,也是體現核心素養的主要方式。教材欄目作為歷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只有不斷改進,才能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達到啟迪學生思想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齊世榮.關于編寫中學歷史教材的幾點意見[J].歷史教學,2003(1).
[2] G.Barraclough,History in a changing world [M].1955.
[3] 王德民.中美歷史教學的學科素養關注點差異分析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4] 陳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