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關鍵詞】 科學教學;實驗器材;準備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7—0114—01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探究是教學的基本手段。可見,科學探究實驗的開展對小學科學教學至關重要。但是科學課要準備的材料很多,這么多的材料該如何準備呢?
一、根據儀器室中的器材巧備實驗材料
首先是基本的實驗儀器,如酒精燈、燒杯、鐵架臺、放大鏡、水槽、彈簧秤、鉤碼等。不管課程如何變幻,我們都離不開它們,所以必須先將它們整理出來,并根據新課程的需要進行適當的添置,以備今后的教學使用。
其次是一部分特殊的實驗器材,像人體消化系統模型、人體骨骼模型、動植物標本、手搖發電機等,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同樣可以發揮著重要作用。如,《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一課,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消化器官的已有認識,通過畫、貼等方式進一步了解人體消化器官的特征與作用,從而認識消化器官。但由于消化器官是在人體內的,我們不可能拿出來看,而圖片又不能很真實、很直觀地展現這些器官的特征,所以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人體消化系統模型,向學生直觀展現消化器官的樣子,讓學生通過看、摸感受這些器官特征,加深學生的直觀認識。
還有一部分實驗材料,如杠桿實驗盒、物體沉浮實驗盒等,這些材料與新課程教學是不配套的,如果我們根據新課程要求把它們整理一下,能有效發揮它們的作用。
二、根據實驗內容和實際條件巧備實驗材料
觀察實驗是科學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不準備材料,觀察實驗就無法進行。但絕不是準備的觀察實驗材料越多越好,過多的實驗材料會擠掉其他的教學活動時間,導致通過觀察實驗所獲取的感性知識來不及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確定需要的實驗材料還要根據實際條件,特別是材料有多種選擇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那些既安全又高效、既便宜易得到又實用的材料。
例如,《溶解》一課,讓學生觀察水的溶解現象,要準備燒杯,但實際沒有那么多的燒杯、玻璃棒,怎么辦呢?可以用杯子代替燒杯,用筷子代替玻璃棒。
三、發揮學生家庭優勢,巧備實驗材料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優勢。教師讓學生準備某些材料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家庭特色,發揮家庭優勢,個別準備材料。
如,《運動和力》單元以及《形狀與結構》單元都會用到墊圈,在我們科學儀器室中沒有這種材料,如果去買價格不便宜。剛好筆者所教學生的家長就有做廢鐵收購生意的,于是選擇一兩個從事這方面生意不錯的家庭,發揮他們的家庭優勢,讓學生從家中帶一些墊圈來,個別準備這方面的材料。
四、因人而異,學生分工巧備實驗材料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與探究活動,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許多實驗材料的準備都是人手一份。但也有許多實驗,如《使用工具》一課中需要取鐵釘、螺絲釘和圖釘的工具,如果人手一份材料的話,每位學生都要準備羊角榔頭、剪刀、鐵釘等許多材料。有的學生家里材料沒有那么多,準備起來比較困難。而這種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比較好,所以像這樣的實驗所需要的材料,我們可以讓小組內成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有利條件,以方便為原則分工準備。
五、教師對學生準備的實驗材料及時評價
對于學生來說,材料收集的過程是一個需要投入精力及智慧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材料收集伴隨著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材料收集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對克服各種困難而完成收集任務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因為教師對學生充分的鼓勵及肯定,是激發學生收集興趣最有效的途徑。對精心準備材料的學生,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獎勵機制。如,讓他當小組長,幫助教師分發材料、督促本組成員開展實驗,進行探究;再如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讓這些學生多做一次實驗,以調動起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將多余的實驗材料像小蘇打等分給那些認真準備材料的學生,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科學材料的準備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的事情,它還需要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關心和支持,才能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健全。相信在今后的科學教學道路上,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科學實驗材料的準備問題會不斷得到解決,我們的科學之路也會越走越好。
編輯:張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