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亮+潘明菊
【關鍵詞】 讀寫結合模式;寫作能力;閱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44—01
一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都可以通過作文水平進行體現,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就需要深入地觀察生活,并且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經驗的訓練呢?下面,本文主要對讀寫結合模式在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運用進行論述。
一、利用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 以閱讀來積累素材。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每篇課文的側重點都是不同的。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多讓學生閱讀,以此來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能力。例如學習《爬天都峰》這一篇課文的時候,作者主要是對爬山的見聞和感受進行描述,讓人們可以勇敢向前,努力克服困難,保持不服輸的精神。通過精讀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寫作積累素材,對課文當中出現的優美詞匯和語句以及篇章,教師可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從而為今后寫作積累素材,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 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缺乏駕馭語言的能力,但正因為這樣,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方面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不是所有的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都可以利用各種豐富的語言進行表達,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廣泛閱讀,從中積累出語言詞匯,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果單純依靠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為他們設置出具體的情景,從而引導學生可以進行仿寫,將語言運用存在的規律進行掌握。例如學習《濟南的春天》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家鄉的春天,也可以是夏天,可以將課文當中優秀的語言進行借鑒和學習,從而開始詳細的景物描寫。
3. 訓練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的經典,通過作者對于生活的思考和觀察,并且有效地結合自身感悟,從而寫出來好的作品。教師需要將教材的優勢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利用課文閱讀,使學生可以掌握觀察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品質,可以從中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到言之有物。
4. 培養學生的作文技巧。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利用仿寫遷移的方式,教師可以將課文當中的精彩片段截取出來,讓學生進行仿寫,將其寫作能力進行提高,對文章的結構進行了解,對課文當中利用的修辭方法進行模仿,可以更好地結合讀寫訓練應用。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意識的寫作指導,和學生一起理清各個層次和各個段落之間的關系,通過仔細地品讀,將課文當中的結構方法和語言表達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以閱讀為基礎采取寫作訓練
閱讀和寫作是不能分開的,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閱讀和寫作需要做到相互配合。在閱讀講解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及時進行隨堂練習,這樣是對于閱讀訓練的有效延伸,及時地深化閱讀。通過練筆,學生可以對課文產生更深地感悟和體會,將課文當中的語言技巧進行學習,利用閱讀將知識進行吸收,寫作就是有效地輸出,實現了良好溝通。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學習每個單元之后都會有一個作文訓練,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學生缺乏練筆的經驗,這樣一來,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就會出現脫軌的現象,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和積極性充分地調動出來,將平時收集的語言材料進行充分的利用,采取作文練筆,將不足進行彌補,為學生創設出具體情景,讓學生展開觀察和思考以及想象,通過自學探索,可以實現操練鞏固,形成自身的技能。
學生也可以進行補寫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將課文當中的深意和語言規律進行表達,使其成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拓展和續寫,以課文為基礎,進行補寫和練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對課文內涵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產生全新地感悟和領悟,激發出靈感和寫作的欲望。
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讀寫教學,需要讀寫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使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視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斷進行練習,可使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