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燕
[摘要]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生源結構復雜,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高職生進行公共英語分層教學乃是最適合他們現狀的教學模式。然而,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保證分層標準的科學性?進行怎樣的分層才能保證不影響整個學院的教學安排?對不同層次學生而言怎樣考核才是最公平公正的?如何解決英語差生的心理落差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慎重思考并解決。
[關鍵詞]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130-03
隨著世界對國際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英語作為國際第一語言的重要性也變得顯而易見,各大企業也明顯提高了對高校畢業生英語能力的要求,國際社會也把英語能力視為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各大高校也相應地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逐漸重視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因此,針對高職生源特點以及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狀況,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實施以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分層教學乃是最適合他們現狀的教學模式。
一、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我校基礎部外語教研室本著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著眼于英語教學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了公共英語分層教學。
(一)分層標準的確定與分層辦法
新生入學時統一參加英語摸底考試,題目難度相當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難度,學校各教學院系根據學生成績按照30%和70%的比例分成A層班(成績相對較好)和B層班(成績相對較差)進行分層教學。第二學期再根據12月份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成績進行第二次分班,把沒有通過B級考試的學生再分到同一個班上進行統一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到了接近等級考試階段在教學內容更多傾向于等級考試的強化培訓,而對于那些過了B級考試的學生在教學上更多地注重其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并結合其專業在教學內容上也會添加相應的比較基礎的專業英語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分層施教
對兩個層次的學生我們選擇了不同難易程度的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作為其主要教學內容,A層學生選用的教材內容相對較難,對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要求相對較高,B層學生選用的是課文內容相對較簡單,話題更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材。同時,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們自己也查找并編寫了一些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材料。兩個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難易程度的教學材料,完成了課程標準規定的相應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因人而異
我們采用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較好的A層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除了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培養之外,更注重對其語言能力的培養,即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如在講授法之外相應地采用了語篇分析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研究法、翻轉課堂等,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研究學習。而對于基礎相對較薄弱的B層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習主動性和自制力較差,在教學上我們重點應以教材內容為主,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對其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由于B層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較差,教師們在教學上也對基本發音、基本詞匯和基本語法等方面進行了精講多練,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使之能夠掌握英語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畢業時能至少達到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水平,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如游戲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
(四)考核方式的區別考核
對于兩個層次的學生,在考核上我們采用了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形式,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開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了具體制定,包括出勤情況、課堂綜合表現、課后自學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內容模塊考核和技能測試等。不同層次學生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在期末試題的難易程度及側重點上也有所差別,其中A層學生的期末考核更注重的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B層學生的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此達到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二、公共英語分層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我校的公共英語分層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分層標準不夠科學
我們的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始于新生上課第一周,分層標準僅以學生上課前的一次英語考試成績為依據,每個系部按照30%和70%的比例進行分配,試題總分100分,難度相當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試題難度。首先,各系部按照30%和70%的比例分配不是絕對科學的,因為系與系之間的分數段占比及差距比較大,比如,設計系劃分的30%的A層學生里最高分71分,最低分40分,剩下的40分以下的70%的學生就劃歸為設計系的B層學生,而食品與化學工程系劃分的30%的A層學生里最高分85分,最低分53分,剩下的53分以下的70%的學生就劃歸為食品與化學工程系的B層學生。這里明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食品與化學工程系里40分到53分段的學生為什么就劃為B層學生,而設計系里的40分到53分段的學生卻劃為A層學生呢?所以,各系分別按照這個比例劃分A、B層不是絕對科學的。此外,由于受考生的心理因素、耳機原因及考場因素等的影響,入學考試成績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難以保證絕對可靠。因此,單單依靠上課前的一次考試成績按比例進行分班有失科學性。
(二)分層教學影響了整個學院的教學安排
考慮到每個系部學生人數不一致的原因,我們在進行分層時把人數較少的兩個系合成一個部分進行分配,人數較多的系就本系內部進行分配,此外,由于教師人數有限,我們聘請了外聘教師,外聘教師有自己的上課時間要求,并且個別教師還要跨系上課。所以在排課時,首先要保證的是整個系同時上英語課才不至于出現班上的部分學生在上課,部分學生玩的情況,其次,如果兩個系合成一個部分進行分配的還要保證這兩個系的所有學生同時上英語課,另外,如果老師跨系上課,還要保證老師上課時間不要沖突,等等這些因素可以說都在影響著整個學院的教學安排。
(三)考核標準不能保證絕對公平
分層教學在進行期末考核時,標準的制定非常關鍵。到底怎樣的考核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呢?我校公共英語在進行期末考核時,為了不影響整個學院的考試安排,保證每個班級的學生不被打亂,我們采用的是同一張試卷,試題內容的區別考核這種方式。其中A層學生的考題內容相對要難一些,而B層學生的試題內容相對要簡單一些,這樣在考試的時候會讓部分A層學生覺得不公平,他們會問大家同時進的學校,學的同一專業,為什么不考一樣相對簡單的試題呢?
(四)部分英語差生心理落差較大
在分層教學之前,盡管我們對學生做好了宣傳和思想工作,也給學生講清楚了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并給學生們講清楚了分層方法、分層標準、分層教學模式及最后的評價方式,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心理落差。比如分到A層班的成績相對較差的少部分學生會覺得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分到B層班的成績相對較好的少部分學生又覺得自己還有點基礎,卻被分到了B層班,好像覺得自己比A層班的同學要差,甚至低一等的想法,還有少部分英語基礎特糟糕的同學會覺得反正自己被分到了B層班,也就意味著老師同學都瞧不起自己,所以學不學都沒什么兩樣,所以這部分學生就有放棄學英語的想法。
三、建議解決辦法
(一)制定合理的分層標準
在進行公共英語分層教學時不能僅僅憑借一次入學考試成績或高考英語成績來確定分層標準,我們在看入學考試成績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生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個人想法結合起來,盡量讓我們的分層標準更加合理科學。
(二)縮小分層范圍
在進行公共英語分層教學時,為了不影響整個學校的教學次序,我們可以把某個系作為分層試點,或者通過一段時間自然班的教學之后教師挖掘出每個自然班里的英語成績很突出的一兩名學生再組合成一個尖子班,而這個尖子班的學生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強化訓練他們的聽說能力、禮儀能力及應變能力,為以后參加校級、市級或國家級的一些英語類比賽做準備。而剩下的絕大部分學生的教學我們就采取普通的教學方式,主要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達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三)完善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全面,還要公平公正,不僅要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而且要體現教學的民主和激勵原則。我們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平時的過程性考核中要實施分層考核辦法,并且在期末終結性考核時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試卷分開考核。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建立不同層次的試題庫,以便于公平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與檢驗教學效果。
(四)隨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我們不僅在分層前要給學生做好宣傳和思想工作,讓他們了解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而且在分層教學后隨時做好學生的思想跟進工作,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行分層教學是為了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所有同學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并沒有任何歧視因素。同時,要告訴學生分層教學計劃及實際實施方案,讓學生熟知分層教學的模式和評價體系。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選擇與自己相適應的層次,教師們也要發揮主導作用,給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幫助和指導,并保護差生的自尊心,避免優等生的優越感等。
四、總結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分層教學是其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它以提升、優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為出發點,使教師在整個教學安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繼續總結和探索,從而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然而,英語分層教學畢竟是一種探索性的教學方式,在某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比如在分層標準上可能還不夠合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