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崎靜
[摘要]互聯網+教育為語言教學的變革和創新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分析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研究將微課與英語交互式教學相融合的可行性,進行微課程以及英語教學體系的交互式教學設計,構建基于微課程的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分析其教學效果,以進一步完善該模式,促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微課程;高職高專;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設計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168-02
在互聯網已經實現普遍性和移動性的背景下,人們可以用智能終端隨時隨地訪問網絡,獲取、傳播、分享信息資源。互聯網+教育,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習觀念。這種教育的變革和創新在語言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同時,語言本身是需要在交流應用中習得,交互式教學一直是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研究以網絡微課程為核心的高職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概念解析
(一)微課與微課程
2008年,美國教授IJe Roy A.Mc Grew提出了60秒微課程(Microlecture)的教學理念,要求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2011年,國內胡鐵生老師定義微課是針對某個重點、難點或教學環節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和數字化的,講解長度不超過10分鐘的,內容精、容量小的在線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是微課的特色,但也同時決定了微課零散孤立的狀態,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嫌。微課程則將零散的微課按照一定的次序有序鏈接。并且其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以PPT軟件為主要技術支撐,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體。網絡微課程最大特征為將復雜的系統知識,凝練一系列的微主題、微情境、微任務,便于知識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傳播。
(二)交互式教學
交互式教學于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又稱為交際法。其主要思想是語言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間雙向或多向交流互動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創設的學習環境中督促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以及自我人際關系。交互式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體現了師生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英語教學實施基于微課程的交互式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發布,標志著教育信息化被正式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1]號文強調:“加快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推進基于網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此背景下,眾多高職高專引入網絡多媒體課件平臺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信息化教學課件進行講解,組織交互活動。然而,經過長期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學生依舊習慣于教師講解為主,怕開口、怕動筆,教師難以開展啟發式教學。同時,由于目前高職的生源日趨多樣化,有注冊入學、3+3項目、提前對口單招以及普通高考的學生,因此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異明顯,目前的課堂英語教學的交互式活動往往變成僅有少部分學生積極參與的狀況,而且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吃不飽,而基礎薄弱的又覺得無從下手。面對這一困境,有必要深入研究,利用網絡平臺,針對不同生源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開發英語微課程,并研究基于網絡微課程的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不僅提供資源更能夠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自主學習,積極參加各項交互活動。
(二)實施基于微課程的交互式教學的有利條件
1.政策鼓勵
《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提出“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這一發展目標,提出“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對現代英語教學提出,“采用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交互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教與學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上述政策為探索基于網絡微課程的高職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2.環境支持
應用這一教學模式,首先需要調研有無實施的環境。根據對于高職學生的調查,學生幾乎都有移動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移動網絡的全覆蓋、校網絡學習中心等齊備的硬件設施,為實現網上英語學習提供硬件支持。英語在線共享課平臺上英語微課程以及相關交互式學習活動資源,為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提供了軟件支持。因此,將微課程引入高職英語教學體系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3.學生認可
在對學生進行微課交互式教學試用后進行的調查反饋,普通班48名學生中,82%的學生接受課前微課學習的學習方式,認為可以反復觀看,更清楚地了解掌握知識點;愿意認真完成微課平臺布置的作業的占66.7%,覺得無所謂的占20.8%,感覺難以完成的占12.5%。根據調查結果,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運用微課程進行英語交互式教學這一模式是可以嘗試,切實可行的。
三、基于微課程的高職高專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高職高專基于微課程的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包含兩個層面,即對于英語微課程的交互式教學設計以及對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體系交互式教學設計。對于英語微課程的交互式教學設計主要指如何更好地進行網絡微課程的活動設計,促進人機交互以及生生、師生交互。對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體系的交互式教學設計,主要指通過教學設計,實現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體系的現實課堂與網絡微課程的交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交互。
(一)英語微課程的交互式教學設計
根據對于學生的調查分析,微課設計為主題項目式、半結構化的微情境單元,構建互動游戲式學習社區。在微視頻中設計卡通形象,嵌入交互式提問游戲,在情境單元中鏈接該主題的背景信息,微任務專欄設計小組合作任務,種種活動鼓勵學生通過人機交互、團隊合作,積極尋找答案,完成挑戰任務,認知語言知識點,乃至自己去建構微課資源。并且,將各微課單元序列化形成模塊化微課程,方便學生能夠進行進階式自主學習,了解自己的學習軌跡,夯實語言基礎,增強學習成就感。
微課程平臺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資源,而且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客觀數據。教師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和學生的學習評論,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難點;針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的不足之處,開發完善微課程;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網上交流,提供個性化教學指導。
(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體系的交互式教學設計
進行教學體系的頂層交互式教學設計,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英語交流需求為目標,以實用性強的語言情境為載體,融合生活和行業背景,微課程和課堂教學活動交互進行,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語言交流水平。
在具體實施手段上,運用微課程將英語課堂教學前伸后延,課前運用微課程進行自定義學習,課上師生在此基礎上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主題討論訓練,課后進行研究式學習拓展類微課程,實現英語課程的一體化。英語課程主題的選擇注重生活化、職場化以及跨文化交流,例如,選擇面試這一職場化主題,設計聽說微課“常見面試問題問與答”以及公文寫作微課“英文簡歷的書寫”,在課堂內容講解過程中開展中西方面試常見問題比較等活動,不僅便于公共英語EGP與專業英語ESP的無縫對接,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而且進行了中西方文化分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以培養各專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基于微課程的高職高專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試用,學生普遍反映結合微課程,完成網上交互任務,能夠更輕松地完成課堂上的問題回答、話題討論等任務,學習動力更足,知識遷移更強。同時,微課程平臺強大的測試題庫和評測功能,方便學生自主測試,及時了解學習進度和課堂學習重點。學生因為豐富的游戲活動和個性化菜單式服務而樂于學習。同時,微課程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方便教師及時調整每個班的課堂教學重點。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內容講解和活動設計更有針對性,提供差異化教學指導。
互聯網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但不可否認的是,基于網絡微課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研究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計線上線下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做好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才能真正地發揮教學模式的能效,鼓勵學生樂學英語、能用英語。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