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
摘要:當前,農村薄弱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配備和運動場地仍略顯不足,大大降低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通過科學合理的改造廢舊物品,創(chuàng)編更多合理易于操作的游戲,一材多用,變廢為寶,可以彌補學校體育器材的不足,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實施。
關鍵詞:農村小學;體育器材;巧改妙用
在體育器材并不完備的農村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若通過改造廢舊體育器材,巧用體育器材,就能更好地調節(jié)體育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在十多年的農村體育教學實踐基礎上,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 、合理利用日常物品,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特點,在不同單元課時、課堂環(huán)節(jié),科學地巧用日常用品,合理地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可以起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多些創(chuàng)意、變點手法,就能玩出新花樣來。
1、投擲類教學。常規(guī)器材是使用壘球或小沙包,以往教學中發(fā)現,壘球、沙包易破損耗較大,壘球競技化明顯,教學場地要求較高。我們可以尋找日常物品來代替,如:廢舊紙張,可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把紙折疊起來打紙炮,通過打紙炮,就能實現投擲教學目標中快速揮臂的教學重點。紙打破了,還可以廢物利用團成紙團,進行“百團大戰(zhàn)”。我們還可以把常用的跳繩、廢棄礦泉水瓶或廢棄球當成器材,可以讓學生們自編各種投擲游戲,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也可將毽子、廢報紙、泡沫墊、瓶子等作為投擲教學的器材,稍作改造能使學生們易練愛學,更能掀起課堂的教學熱情。
2、跳躍類教學。跳躍教學中可用不易破損的硬紙板、薄橡膠墊或泡沫墊來輔助,可以安排青蛙兔子過河、袋鼠兄弟比賽、跳蚤大賽等游戲。可安排如下:①兩人練習。要求:用最快最好的方法運送兔子過河,輪換角色,每人至少完成一次往返。2人2個墊子,教師不作方法講解,充分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②小組練習。要求:多人小組通過合作,往返角色輪換,用最輕松的方法使所有隊員過河。讓學生自由嘗試,可以使所有參與者通過團結合作,體驗共同協作,達成目標的樂趣。
在盡可能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日常物品,如:廢舊輪胎、舊漁網、落葉等。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和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二、學科整合,一物多用到多物組合
很多體育教師會在教學中讓體育器材能一物多用。還會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和共通點,結合美術、音樂、綜合實踐等課程特點開發(fā)改造體育器材。
手工拓展課中,可以組織學生改造廢棄鞋盒,就能用來進行體育教學。如將鞋盒夾在胯下可進行跳躍練習;用身體各個部位頂托鞋盒,可發(fā)展平衡能力;用鞋盒不同距離的擺放,可進行跳躍過障礙的游戲;還可用鞋盒蓋進行拋擲練習,與其他器材結合,可以進行換物接力、擺設造型等等。運用鞋盒組織游戲,體育課堂可以呈現出別樣的風味。
結合美術或手工課程,廢棄礦泉水瓶,稍加既可以作為投擲類器材,又可以當成標志物,;教學實踐中,跳繩可以和毽子結合教學,又可以和體操棒組合教學,毽子又可以和球類組合進行換物接力教學等等,這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簡單的幾種器材相結合,能有效輔助教學計劃的落實,避免單一器材引起的枯燥單調,帶給學生煥然一新的體育課堂。
三、提倡低碳環(huán)保,廢舊改裝巧利用
學校里都會有許多廢舊、閑置物品,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只要有心對其進行巧改妙用,就可以變廢為寶,與標準的器材有異曲同工的效果。比如,學校破損淘汰的體操墊不少,用之嫌棄,棄之可惜,我們可以把它改裝成炸藥包,讓學生也當一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或者包扎成球,讓學生體會海綿球的樂趣;利用學校的廢棄掃把還可以制成簡單實用的多人竹履。
坐凳是學校中的常見生活物品,也可以作為體育器材來使用。不但可開展跑、跳、鉆練習,還可用來走、爬、抬等游戲活動。但在利用坐凳進行體育鍛煉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在有限的辦學條件下,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善于動手,巧改妙用體育器材,既降低了學校的開支,又能豐富學校的器材種類和數量,為體育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課堂內外時,炸藥包、投擲靶、瀘定橋、改裝實心球都成了學生喜愛的活動器材,還可以作為運動員訓練的常規(guī)器材。
四、課外延伸,自備器材,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找尋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廢棄物品,互相合作自制器材。如:用飲料罐和繩子自制小高蹺;用木棍和磚頭改造成啞鈴和小杠鈴;學校淘汰的球類有很多,往里面填充沙子、廢布等物品,簡單縫合,便成了簡易的實心球、橄欖球;還可在課后布置家庭作業(yè):“回家再想一想,塑料袋還可以創(chuàng)編出哪些玩法?”“坐凳你還有更好玩的方法嗎?”一道特別的家庭作業(yè)可以把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玩有目的,樂有所得。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閃光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是優(yōu)秀的。親手制作的器材,學生們格外珍惜,既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又養(yǎng)成了環(huán)保愛護公物的習慣。
只需轉換視角與思維方式,許多體育器材就可巧改妙用,讓它更好為課堂教學,讓體育課堂活起來。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體育教學大部分都局限于課堂40分鐘當中,如何能讓學生把運動興趣和體育技能在課外進行延續(xù),有待我們繼續(xù)去探索。自制簡易可行器材,能在課外能繼續(xù)安全使用,喚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真正實現全民健身。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謝芾,等.課外體育活動指南.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3] 孫學雁. 體育器材設計[M].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0(8).
[4] 劉福林等. 體育游戲.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9).
[5] 中國陽光歷奇教育執(zhí)行團隊.SPARK體育游戲十一則.《體育教學》,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