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要:好的開始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于漪認為每個科目的第一節課非常重要,它能起到與學生思維達成共鳴,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好的引用就像橋梁,連接新舊知識;就像序幕,暗示著精彩和結尾;就像路標,指引著他們的思想和方向。導入的水平決定了新知識傳授的程度。那么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應該怎樣進行導入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導入
一、實物演示導入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具體的一些實物。在日常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按照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對于直觀表示一系列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的有效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比如:在講“5 的認識”這節課時,我拿出一面國旗問他們:“這是那個國家的國旗?”“對!這就是我國的國旗”。它象征著我們的祖國,我們應該愛戴并保護它。它一共有多少個小五角星?(4 顆)多少大五角星?(1 顆)一共有多少五角星?(5 顆)每顆五角星有幾個角?(5 個)”使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加的了解“5”,在這個同時還為他們講授了德育方面的知識。
二、利用故事導入
利用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能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一節內容時,筆者利用學生熟悉的《西游記》中孫悟空、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導入新課: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又累又餓,孫悟空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三個同樣大小的餅,結合課件演示他把三個餅分別平均分成了4 份、8 份、12 份,并讓豬八戒、師傅和沙僧分別取其中的3 份、6 份、9 份。畫面出示算式3/4、6/8、9/12。此時豬八戒嚷著對孫悟空說:“你怎么分得不公平我要拿最多的9/12 那份。”“八戒,我分的很公允,你想好了再吃。”孫悟空很神秘地笑著說。孫悟空分餅究竟是不是公允呢?只有在學習了“分數基本性質”后,同學們才能明白。設計不同的故事情景來誘發他們的認知矛盾,更好地引出后面的學習。
三、創設游戲導入
游戲是兒童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教師安排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合作的意識,并由無意注意上升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能被2、5 整除的數”一節內容時,通過設計知識競猜的游戲導入。游戲規則在自己的左右手各寫一個雙數與單數。寫好后用左邊的數乘以3,右邊的數乘以2,然后把兩邊的積相加,讓優美把相加的和告訴老師。讓老師猜左邊的數是不是單數。當學生報出結果,教者都能準確知道左手是單貨雙,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性質。此時教師順勢自然導入新課“老師之所以能對大家所報的數快速進行判斷,原因是老師了解一些數的特性,你們想了解特性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被2、5 整除的數這節內容。”通過這樣的游戲情景導入新課,如磁石般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與情感,一錘敲在心上,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雖然此時其尚未直接揭示新知,但思維已步入新知的前沿,正是進入新課的時候。
四、引入古詩導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包括了很多的數學知識。在教“7 的乘法口訣”這堂課時,老師用古詩進行導入。起初拿《靜夜思》作為例子,問:這首詩的一共包含了多少字?你是運用了哪種做法算出來的?經過商討之后了解使用“5 的乘法口訣”可以解決。出示《早發白帝城》,提問:這首詩有幾個字呢?這樣設計自然流暢地導入“7 的乘法口訣”。這節內容的學習,既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
五、實踐操作導入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手和腦之間有著千頭萬緒的關聯,這些關聯具有二方面的作用。手讓腦得到發展,讓腦更加聰明。腦讓手得到發展,讓手變為創造的、聰慧的工具與鏡子。”依據他們 活躍好動、注意力很難長久集中的特征,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要設計緊扣知道、取材簡便的操作內容進行導入,從而指導他們在新課學習時積極探求知識,尋求規律。比如:在教“平均分”的概念時,課時老師要求他們取出一些小棒,按4 種分法進行拼擺,一根和七根;二根和六根;三根和五根;四根和四根。問題:怎么分每份的數量相同?順應學生的答案,自然帶入本堂課“平均分”概念的教學實質。又比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節課時,作者讓學生利用小棒按一定順序進行擺放:①準備8根小棒,每4 根擺成一個正方形,學生快速擺出了2個正方形;②準備9 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也快速拼出了兩個正方形。但發現剩下一根小棒不夠擺第三個正方形。通過學具拼擺,學生激起了認知矛盾沖突,同時對拼擺的結果有了充分的感知,為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有關概念、掌握計算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刻趁勢引入新課“平常生活里常常會碰到平均分某些東西到最后還有多余的情形,現在我們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本的內容。” 老師在新課引入過程時必須注意如下三點:①引入時間要短,大多控制在五分鐘之內。老師要防止引入時間過長,搶占最優學習時間,讓學生的注意力改變而達不到預期效果。②導入要目標明確集中。教師要選擇與新課相關、新課教學需要利用的內容進行導入,避免面面俱到沖淡重點內容。③引入要具備隨動性。老師要靈活依據新知識的簡單困難程度與學生本身知識文化水平,于學生的“近期發展區”實行引入,從而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激起學習的自信心。
六、結語
總之,新課引入的方法很多,重點是老師怎樣去選擇和設計。老師只有學會了導入的藝術,才能使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 朱麗芳. 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導入方式[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3, (3):108.
[2] 陳明. 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前導入[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 (2):40.
[3] 喻先勝.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4, (9):66.
[4] 國彥春.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藝術[J]. 時代青年:教育, 2012, (10):121.
[5] 李樹果.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策略[J]. 軟件:電子版, 2013, (1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