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艷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對先前所學知識建立橫向聯系,完善認知結構,進而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數學素養。因此,教師在數學復習課中需要把握教學方向,確定科學合理的復習方式,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案,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的知識含量也在逐漸增加,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學生平時課堂的學習都是按照章節進行,知識點比較零散,知識的關聯度不高,學生很容易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淡忘已學過的知識。復習課作為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課型,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發展”的獨特功能,能夠幫助學生對先前所學知識建立橫向聯系,完善認知結構,進而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數學素養。因此,教師在數學復習課中需要把握教學方向,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定科學合理的復習方式,將規律性知識歸納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復習意識;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對數學的認識,使學生在復習中將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進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技能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發展。[1]
一、把握復習課的教學方向
孔子曰:為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可見復習在學習知識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方向,也就是需要明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上復習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科學設計復習內容,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復習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主動、積極、有效地完成數學復習任務。這就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避免面面俱到、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應給學生留有思考、討論的時間,而教師重點是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有效控制課堂節奏,適時進行點撥和答疑指導,揮發教師指導和引領的作用,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收集整理、歸納總結數學知識,通過小組討論,掌握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將數學知識置于實際案例中,讓學生通過思考,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另外,復習課的課堂教學另一主要功能就是彌補學生數學知識上的盲點和缺陷。通過針對性的專題練習,可發現學生知識點的缺陷,然后進行引導探究、查缺補漏,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認知結構。如進行乘法復習時,多數學生對階梯狀的對位算法比較熟悉,一旦遇到算式中間有“0”出現時,就容易出現錯誤。教師可以列“24×12”和“204×12”兩道算式,讓學生分別計算后進行觀察、比較、討論,教師進行適時的啟發點撥,掌握中間有“0” 的乘法算式的計算方法,自主完成復習任務。
二、確定科學合理的復習方式
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復習課中,學生覺得好多知識都已經學習過了,再進行重復學習,缺乏新鮮感,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復習課中確定科學合理的復習方式,對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復習意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自我認知結構組織和重新組織的過程,如果學習者掌握了知識間的邏輯聯系,就容易將零散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系統、全面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在復習課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回顧、梳理、歸納相關知識,羅列出與復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如復習千米和噸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自己整理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然后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進率關系。這種以學生“理”為主,教師“導”為輔的教學模式,不但理清了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也使零散的知識點串聯了起來,從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還需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低年級學生獨立整理知識的能力還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加強引導,逐步學習一些簡單的整理方法;中年級學生逐漸從模仿整理過渡到自主整理階段,教師可適當減少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復習意識為主,鼓勵學生創新整理方式;高年級學生具備自主創新整理能力,以培養學生尋找整理與復習的線索作為重點,讓學生自行體驗整理復習的全過程。另外,還要加強整理方法的指導,如經常用到的圖示、表格、括號、箭頭、文字表述等梳理工具,讓學生了解這些不同整理形式的優勢以及適用的范圍,發揮復習課的有效作用。[2]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案
復習方案的制定需要透析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突出復習重點。如果只是復習一些學過的定義、運算法則和公式,也就失去了復習的意義,學生也將會喪失復習的興趣。因此,復習課是對原有課堂的創新。如復習應用題的加、減問題時,不能僅僅看做是簡單的加減法運算,而是要透過應用題本身,深刻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比較不同解題方法的異同點,掌握、理解應用題的結構和不同的計算方法。通過比較,明確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建立了數學思維。小學數學復習課內容多、時間少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教學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課中科學制定復習方案,將所學知識進行“再創造”,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制定復習方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明確每堂課的復習難點和重點,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三是考量學生數學知識上的盲點和缺陷,以便針對性指導;四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不斷拔高自己。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依其獨特的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發展等功能,對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數學能力及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因此,教師應在小學數學復習課前做好準備工作,課上積極指導和引領,課后不斷反思和改進,使數學復習課彰顯數學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嚴密性,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吳存明. 小學數學復習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江蘇教育, 2014,(21):45-46.
[2] 王向武. 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效率的教學探索[J]. 新校園旬刊, 2014,(6):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