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宏
摘要:中職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非常明確,主要是對應社會各個行業所急需的人才,因此,對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比較高。所以,中職教學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去挖掘學生的深層次人文精神,并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色,培養各具特色的優秀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中職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視人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齊頭并進,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做簡要探究。
關鍵詞:中職教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
中職學生是一群在青年學生中比較特殊的人群,他們當中大多數在初中畢業后就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專業技術,為了能夠提早進入社會、適應職場,他們在校期間主要以學習專業技術操作為主,而他們所受的人文教育時間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及以前,但是初中階段,孩子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所以人文素養方面教育和養成都沒有成型,而在中職學習階段,傳統的中職教育比較偏重于技術教育而忽視了人文教育,因此,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教育部出臺了新的中職教育政策,希望中職學校能夠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職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培養問題。
一、中職語文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緊迫性
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學生和社會都非常重要。人文素養的高低,不僅決定著學生的日常生活水平,還決定著學生的終身發展狀況。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主要是通過語文教育培養的,語文教學是中職教育中為數不多的文化課程,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認識自我和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中職語文教學就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性人才,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建設和祖國未來。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現代職業教育是為國家發展提供中堅力量型人才,重視現代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性優秀人才。因此,現在我國多數中職學校已經慢慢開始摒棄了傳統的就業式教育理念,轉向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將教育的中心放在了專業技術和人文素養兩個方面,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更好地培養出一批批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方法
1、打破傳統,營造新的教學氛圍。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高校逐漸放低了招生門檻,更多層次不一的學生走進中職學校,這同時又給學生增加了更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隨著一批批就業大軍涌入社會,就業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在面對如此多的就業者的情況下,對求職人員提出新的要求,以求得更加優秀的企業員工, 其中,企業除了對專業水平的考察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就業者的綜合素養,只有綜合素養足夠高的人,才能夠在求職大軍中脫穎而出,而面對這一形勢,很多人都成了這一形勢的犧牲品,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成了阻礙他們就業的最大難題,因此,學校教學應該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需要老師的配合,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語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作用,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作為中職教學來講,就是幫助他們儲存豐富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因此,在語文教材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偏向人文素質方面的教材,這主要是針對教材內容而言;除此之外,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能夠提高人文素養的課外閱讀書籍,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書籍的選擇也要具備針對性, 例如《道德經》、《論語》、《人生境界諸階段》等都值得閱讀。[1]
2、努力挖掘深層次的人文精神 。中職語文教學對于教材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教師所選用的教材具備多樣性,如果教師要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在教材中深挖其中的人文素養相關知識,要使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有所提升,所選用的語文教材主要偏向于教育性的,而不是學術性的,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揭示人生哲理才是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只有將書本中的人文素養方面的知識折射到現實生活中,學生才能夠學以致用。但是,在傳統教學中,書本知識就是書本知識,老師講授語文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課本本身的內容,而沒有延伸,這種教學方式是無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將書本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工作中。例如在《我很重要》的教學中,課文本身很簡單,畢淑敏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作過多的精雕細琢,而是以平實質樸的口吻來闡述“我”盡管渺小,但是也十分重要的思想,這篇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正符合學生所處階段所需要的心境,老師應該不失時機地抓住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向學生傳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技能之余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自身的價值有一個準確的評估,能夠在自己今后的發展中起到指引作用,也能夠在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不卑不亢、本分守己,更加欣賞和珍愛生命,更好地
實現人生的價值。[2]
3、了解學生個性,多樣化教學。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與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根本目的不同,普通語文教學是為了進一部提升語文水平,以便進行更深層次的語文理論探究,但是中職語文教學只是作為工具之用,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還需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色,制定特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中職學生大部分文化素質比較低,在教學時自然應該降低教學難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對學生的獨特個性進行了解,不斷挖掘其內在潛力,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記性差異教學。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職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并不是主要學科和必修科目,只是在近年來社會對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才使得中職學校對語文教學引起重視。與此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為學生謀劃好的前途,為學校打下好的口碑,這也是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目的。事實上,語文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還是作為工具學科來學習,是為他們出入社會儲備一項必備技能,能夠讓他們在社會中更具有競爭力,所以中職語文教學要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金燕.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08(15):145.
[2] 華敏.隨“文”潛入夜,潤“心”細無聲——淺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J].讀與寫雜志,2015,12(12):246-2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