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琳
摘 要:高中數學本身抽象性大、密度大、獨立性大,給很多學生的學習帶來了煩惱。有一種普遍的現象是:學生認為學習數學,就是不斷地做題,只是為了考試,別無他用,因而對數學毫無興趣。為了有效刺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優化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構建課堂文化來實現。文章結合作者個人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具體的做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文化;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一、為學生構建一個趣味性強、內容充實有趣的教學課程,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在講人教版必修4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時,為了更好地刺激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簡諧運動”實驗,通過讓學生親自完成實驗,學生對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的圖像有了一個深刻印象,提高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同時,筆者根據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情況啟發學生探究函數圖像的畫法,引導學生對函數圖像中的規律性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利用正弦線描出正弦函數圖像上的一些點。
另外,為了將探究結果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一步激發學生在函數圖像畫法探究上的興趣,筆者利用電腦描點畫出圖像,幫助學生形成對正弦函數圖像的感知。以此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從函數解析式之間的關系思考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進而學習通過圖像變換畫余弦函數圖像的方法,類比正弦函數,學會“五點法”作余弦函數的簡圖。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各個環節都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讓學生在正弦、余弦圖像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二、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
新課程中突出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和問題作為教學素材。
例如,在講“概率”時,可以以比賽為例,在已知雙方實力的條件下,如何選擇賽制,三局兩勝還是五局三勝抑或七局四勝對自己比較有利;也可以以保險為例,計算保險公司推出的某個險種虧損的概率,并進一步計算其期望收入;還可以以彩票為例,計算一等獎的中獎的概率,一期彩票售完后可以籌集多少資金。以此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
三、 章節的結尾,領略數學文化,注意數學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
如“圓錐曲線與方程”講完后,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讓學生了解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光學性質的實際應用,使得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課后繼續自主學習本章的濃厚興趣。
能否領略數學文化,關鍵在于學生能否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能否站在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 數學的文化體現在高中學生身上,不是看學生能否講幾個數學故事,也不是說看學生在聽了數學史后有什么感受。我們認為最為根本的是看學生在經歷了數學史的學習后,能否形成一種影響自身行為的數學眼光,而能否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數學不只是數的世界、形的世界,也不只是科學研究的工具,數學還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所以,高中數學課堂適當增加數學文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數學,并且喜歡數學,更重要的是能從數學中領略理性的態度,能在面對陌生問題時養成通過邏輯思維來對事物作出判斷。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高中數學課堂文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數學的文化魅力進行感受和感悟,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習興趣,在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海燕.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1).
[2]張國田.高中數學課堂文化建構的過程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