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彬
摘要:合唱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下中小學生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存在。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實現美育、德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加強初中學生合唱隊的組織與訓練已成為提升合唱教學質量,發揮音樂教育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徑。基于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其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學生;合唱隊組織;合唱隊訓練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發育的特殊時期,其個性特征、發展規律等因素的影響勢必對合唱團的組織與訓練帶來困難。因此,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組織并訓練初中生合唱隊并發揮合唱隊的育人功能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內容。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針對初中學生合唱隊的組織與訓練談談自身體會。
一、初中生合唱隊的組織對策
(一)組中宣傳,強化觀念
就目前初中合唱隊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其思維能力、事物認知能力得到了發展,從而對合唱隊的接受能力呈現出不同的表現趨勢,加之多數初中生正處于變聲期,因此在合唱隊員選擇中已被淘汰[1]。從而為導致合唱隊員規模下、整體水平提升困難。對此,學校在組織合唱隊前,應注重合唱藝術的宣傳,通過有效引導使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等認知到合唱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例如,學校借助校園廣播、板報、家長會等途徑,進行合唱教育宣傳,引導教師的關注、家長的支持以及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通過組織合唱比賽、公益音樂演出等活動,提升校合唱隊的吸引力,加強學生對合唱的認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為合唱隊的組織奠定良好基礎。
(二)科學選拔合唱隊隊員
相對于小學課程教學而言,初中課程相對繁重,學生為保證自身文化課成績,將課余時間用來學習文化知識,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按照合唱隊規定的訓練時間參與到教學訓練中,出現參與隊員不穩定問題。對此,在進行合唱隊隊員選擇時,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選擇。
例如,相對于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初一年級學生課業負擔相對較小,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參與到合唱隊訓練中,加之此時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較強,更適合參與到合唱隊的建設與發展中[2]。與此同時,在進行隊員選拔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喜好,保證參加合唱隊的學生是喜愛音樂的,而不是受教師與家長的強制要求。此外,關注學生的音樂素質,即盡量選擇音樂節奏感強、音樂掌控能力高且具有先天音樂表演條件或后天培養潛力的學生參與到合唱隊組織中。
(三)合理安排合唱隊聲部結構
從“合唱隊”的名稱可知,合唱隊的藝術表演重點在于“合”字,它藝術效果的產生是基于不同聲部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進行初中生合唱隊組織時,需依據初中生本質特征,進行聲部的合理劃分,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提升整體合唱質量。
例如,在合唱隊組織中,根據學生聲部特征安排其演唱角色。如,選擇音樂節奏感較強、音質適宜的學生負責女高音、男高音的演唱;選擇映月素質整體水平高的學生負責女低音的演唱。根據學生身高進行合理調配,編排合唱隊演唱隊形,用以實現合唱隊最佳演唱效果的體現。
二、初中學生合唱隊的訓練途徑
(一)制定科學的訓練規劃與制度
通常情況合唱隊隊伍的組織成員多來自與不同班級與年級。因此,為保證隊員參與整體訓練的穩定性,需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規劃與制度來增強學生集體意識與責任心,規范隊員行為使學生在訓練中得到發展。
例如,建立組織內部管理體系,由公信力高、音樂整體素質強的學生擔任合唱隊訓練隊長,在全員參與下制定日常訓練規劃與規章制度,用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樹立學生集體合作意識,保證學生對規章制度的認可與執行。同時,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長期與短期的訓練目標以及個性化訓練方案,在學生明確訓練重點與難點的同時,演唱技巧與能力得到提升。
(二)基于“情感”提升訓練效果
由音樂的本質可知,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生活藝術、情感藝術、思想藝術。在合唱中實現音樂內在情感的表達至關重要。因此,在合唱隊訓練中應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例如,在發生訓練中,不能一味的依靠“喊唱”進行練習,而是根據學生的生產發育規律,探尋聲音的發聲方向。在此過程中,首先選擇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且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曲目進行練習,鼓勵學生用心去感知聲音中蘊含的情感。其次,讓學生記住不同發聲的感覺,并跟著感覺去練習。如在哼鳴訓練時,開始時學生發出的聲音不應太高,要保證氣息、力度的自然圓潤,并通過情感感知探尋聲區過渡時最適宜的發生狀態。
(三)注重音色的協調與統一
合唱注重整體效果的呈現,因此在合唱演唱時如何在保證合唱成員生音個性的同時,又保證其與隊員聲音的和諧與統一至關重要。這就需要通過合唱訓練進行具體呈現。對此,可通過輕聲唱進行訓練,即引導學生以輕松的狀態尋找發生的最佳位置,并根據合唱團隊整體的音響效果進行發生調整,使自身聲音與融入到集體中并達到統一。與此同時,在日常訓練中可通過歌詞朗誦、閉口音訓練等方式,實現合唱隊演唱口腔狀態的統一,用以提升合唱表演整體效果。
(四)加強演唱姿勢的訓練
正確的演唱姿勢是提升演唱者演唱精神狀態,促進演唱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聲音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在進行訓練時,應加強正確演唱姿勢的練習,即雙腳稍稍分開站穩、身體自然立直、向前挺胸收腹、雙肩放輕松、面帶微笑[3]。
結論:
總而言之,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演唱技巧、培養學生音樂素養、陶冶學生藝術情操、強化學生音樂表現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對初中生合唱對的組織與訓練進一步提升合唱教學質量,實現合唱隊育人作用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王珍珍.唱和諧之聲,讓校園藝術之花綻放——淺談初中合唱隊訓練攻略[J].教育現代化,2015,14:245-246+248.
[2]翁俁.學生合唱隊的組織與訓練路徑試探[J].當代音樂,2016,20:30-32.
[3]陳巖.淺談初中合唱團的訓練方法[J].亞太教育,2016,29: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