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被更加的重視,這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一大重要革新,同時也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以新課標為參照,切實樹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論述了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高效課堂;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逐漸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的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探索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文活動的靈活開展,構建高效課堂。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雖然小學語文教育取得了較多創新成果,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全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突出,學生難以獲得獨立思考與發揮個人特長的機會。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思想僵化,仍然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學生以聽的方式去獲取知識,無法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學目標不明確
大多數教師備課過程中沒有明確在課堂內解決的問題,教學針對性不強;一些教師為了擴充課堂信息量,在課堂中教授過多的內容,甚至是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學生無法在課堂中及時消化;另外,部分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學習需求,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想以及慣性思維進行預設,降低了教學效果[1]。
3.師生缺乏溝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不少教師為完成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往往不會進行師生互動,學生的疑問得不到全面的解答,學生的觀點就不可能讓教師知曉,也就不可能有高效課堂的實現。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1.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學習是和生活融會貫通的,學習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之后,能夠將課本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踐行實踐精神,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我們身在一個處處有語文的生活環境中,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聯,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語文知識,可以設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教學可以實現完美、流暢地過渡[2]。例如在教學《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去觀察、發現秋天的景色,并讓小學生用畫筆來繪畫,使小學生在思維意識中已經有了秋天的概念,然后再去閱讀課文,這種完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自然知識,又滿足了教學需要,可謂是事半功倍。
2.注重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新課標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尋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課堂,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課堂互動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互動來可以調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深度,指導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思維,并且獲得學生的有效信息反饋;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互動中積極交流、參與討論,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及時地提出疑問、表達疑惑,增加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加學生自信心[3]。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游戲活動,扮演其中的小雞、小鴨、小狗等,在游戲中運用兒童語言將課文內容呈現出來,這樣才能使課堂氣氛始終是愉快的、互動的、激勵的,使高效課堂得到實現。
3.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價值,吸引學生注意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教學課堂中,多媒體自身的圖像、視頻、音頻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新穎的感官體驗中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該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從而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同時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解《多彩的春天》這一組課文時,教師可以搜集與之相關的圖片資料,如草木的嫩葉、盛開的鮮花、茂密的森林等等,通過播放令人感慨的圖片或短片,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獨特魅力,此時語文教學是豐滿的、立體的、多姿多彩的活動,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求知欲。
4.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集思廣益
在“生本”理念的課堂中,學生獲得了自由表現的廣闊空間,不再是教師的灌輸講解,而是采取學生自己學、同學合作學的形式,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由小組長負責分配學習任務,組內成員各司其職,集思廣益,快速地破解各種難題 [4]。例如在教學杜甫的唐詩《江畔獨步尋花》時,小組成員就要分別負責搜集作者介紹、另外幾首同名系列詩詞、分析詩中意境等,并找出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詩歌的每句字數有五個字也有七個字,之后小組長再組織學生探討各自的疑問,得出統一的答案,然后再在大家面前匯報,尋求最終答案。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適時地給予引導,當所有小組都匯報結果后,再進行點評,最后進行總結和深化。
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快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進,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針對目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黃博.關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2):55-56.
[2]寧翠娥.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J].大慶社會科學,2015(06):142-144.
[3]賀國流.分析小學語文課程貫徹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徑[J].學周刊,2015(02):22-23.
[4]毛亞飛.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貫徹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徑探析[J].東南西北:教育,2017(02):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