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在我國初中體育課堂中,教育的方式與理念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不但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使學生具備更全面的體育能力,而實現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愉快體育教學。本文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簡單的闡述,首先明確了愉快體育教學的作用,并闡述了傳統方式的問題,最后提供了實施愉快體育教學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加強我國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水平,使我國學生可以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愉快體育教學;初中體育;應用對策
前言:
在現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在體育方面主要強調的是創造快樂的體育課堂,而愉快體育教學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制定的。在使用這一體育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核心,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通過這一方式的使用可以使學生具備更加健康的思想和強健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注重學習的過程中,同樣注重身體的鍛煉,為今后的生活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一、愉快體育教學的作用
愉快體育教學的出現并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發展到這一階段必然形成的結果,因為在現階段的教育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這一方式必然會出現。通過我國教育專家對這一方式的研究得出,要想使教育改革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只是通過文化課方面地促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體育課的配合。愉快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具備更加強健的體魄,使學生可以向更加全面的方向成長,并且可以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1]。通過愉快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對體育學科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并且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具備更加強健的體魄,更加注重自身發展,以更加飽滿的姿態面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二、傳統教學方式的問題
(一)與學生發展相悖
我國的傳統的體育教學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教師授課,這種方式對學生的發展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為這一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師無法與學生做到深入的交流。很容易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煩心理,并且還會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自行活動,這一方式雖然更受學生歡迎,但是其沒有發揮體育教學的實際作用,一些學生只是在解散之后到操場邊上休息,沒有進行相關的活動,所以同樣很難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二)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
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教學不重視,而學生在初中階段受到教師觀念的影響還比較大,也不重視體育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只是按照教材進行教學,使學生的體育愛好在長時間的荒廢下逐漸消失,這一做法與現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限制學生個性化發展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幾乎相同,體育教師也沒有進行課程創新工作,所以學生會逐漸產生厭煩心理,而且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趨于同化,沒有屬于自身的特色,只是為了滿足考試的要求,才參加體育課程[2]。
三、愉快教學的對策
(一)以快樂教學為主
愉快教學方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這一方式的使用,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重新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可以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在愉快體育教學方式的促進下,以更加積極地態度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同樣要注意學生負面情緒的釋放,使學生將心中的壓力以及一些負面內容及時紓解,不會因為相關問題對其成長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初中生正處在體育教學的初始階段,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情緒變化較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家長對學生的情況也比較重視,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學習上的內容與小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各方面不能良好的適應的話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一些即將步入高中的學生,因為比較緊張,也會出現類似問題。愉快體育教學可以將這一問題有效解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時期不同,為其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逐漸放松,以陽光的態度面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
教師應該通過一些競爭類的游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可以占據更大的優勢。而且對于同樣的體育項目,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可以使學生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知道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鍛煉中逐漸加強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全面提高。
(三)建立更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的發展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果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則會對國家的發展產生影響。教師作為對學生影響較大的群體,必須通過自身的作用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通過愉快體育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使學生愿意向教師吐露心聲,而教師可以對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建議,使學生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3]。
結論: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對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我國體育教育事業中,只有使用愉快教育方式,才能將教育成果全面提高,使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師在應用這一方式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工作,使學生以更加積極地態度參與到相關學習工作中,使體育教育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開梅,楊威,趙亞洪.不同體育項目與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互動效益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02):43-44.
[2]趙德寶,孔慶梅,趙科研.第十二屆全運會對遼寧省高等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的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6):738-740.
[3]吳本連,劉楊,季瀏.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高了體育教學效果──基礎教育新體育課程改革十年回顧[J].體育科技,2013,34(03):97-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