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替
摘要:初中化學這門學科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進行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化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感受化學的樂趣,還能夠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總之,將化學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為此,本文將闡述一些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興趣;方法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他強調對學生要六大解放,從“讀死書、讀死書”中走出來,在生活中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知識;將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對于生活化教學構建的方法,下面我將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多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學化學的樂趣。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我們的衣食住行、如何控制污染、如何減少汽車尾氣、化肥工業與人類糧食的危機等一切都富于化學“生活化”的主題。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化學現象,把化學知識用于生活實際中,挖掘生活中的化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實現有效課堂。
在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在化學課的第一節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你能舉出幾個例子說明生活與化學相關嗎?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踴躍發言,由人們的衣食住行、談到醫療保健、由交通工具到“神州八號“的升空史實、由垃圾食品談到新藥物的研制和開發、由環境污染到環保等,學生的思維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翅膀已經放飛,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再如,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在教學《水的組成和性質》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水的凈化、水的污染以及水資源的保護等很有必要。
這樣,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和精彩。因此,教學時,教師用生活中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化學現象,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課堂更精彩。
二、引導學生多觀察,養成多看、善思、質疑的習慣。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勤動手、多觀察、善于思考、學會質疑等學習品質。
如鎂帶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動手實驗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學習氧氣的作用時,讓學生點燃一根火柴后吹滅,用帶火星的火柴靠近氧氣的集氣瓶口時,熄滅的火柴桿又重新燃燒了起來,讓學生觀察后總結氧氣的助燃作用。
再如,在學習《物質在水里的分散》時,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在三個玻璃杯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食鹽、蔗糖,然后加入水,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再啟發學生解釋和總結高錳酸鉀、食鹽、蔗糖溶于水中逐漸消失的原因。進而再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在水中加入泥土、粉筆頭、食用油等時,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再提出問題:洗衣粉能去除衣服上的污漬、洗發劑可以洗去頭上的油脂,這是什么原因?
這樣步步質疑,學生會有興趣去思考、探究、討論、實驗、分析等活動,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和方式。
三、組織學生多動手,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化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死記課本上的知識點,忽略學生的動手實踐環節。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死記硬背,短時間內可能更快捷、更有效,省時省力,課堂又好駕馭,學生正襟危坐,井然有序。其實,時間一久、隨著知識的增多,死記的東西逐漸被忘卻的現象不足為奇。如果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并親自觀察,會記憶良久。
如,鎂帶的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如果學生不親自做、觀察,直接看課本記憶,恐怕對于顏色“白”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如果親自點燃了一條鎂帶,近距離觀察鎂帶的燃燒過程和結果,想忘記都難。
再如,“石灰水煮雞蛋”的原理,學生會感到好奇,抓住其好奇心理,親自做實驗,效果不錯。在小燒杯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再加入少量水,攪拌均勻、搖晃后,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會有燙的感覺。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總結這一反應現象:生石灰變成熟石灰是放熱的過程,生石灰具有很強的吸水性。進而啟發學生通常情況下,夏天人們的室內、床底下放一些生石灰,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后不難得出生石灰可以用作干燥劑的結論。
四、延伸課本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學習是為了應用,在教學中,應將課本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生活,由課堂到課外,到生活實際中拓展知識、延伸知識結構,同時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實現“用中學、學中用”的目的。
加強環保意識是初中化學課的一大主題。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通過知識的延伸,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環保意識。
如,汽車尾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對人體有害。因此建議人們出門少開私家車,以減少這種氣體的排放,使空氣少些污染;在學習《水和溶液》時,讓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缺乏、分布不均勻及嚴重污染等情況,提高他們節約用水的意識、也讓學生明白保護水資源、不污染水資源的重要性,啟發學生討論:如何保護水資源,以便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外方面袋亂飛、生活垃圾隨地丟棄等現象,討論這種種現象該如何根治,從而做個環保小衛士。再結合當前熱門話題:低碳生活。組織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與低碳生活有哪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列舉出自己和家人、朋友、同學等低碳生活習慣,還有哪些有待改進的地方。這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結: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不僅要理解、學會一些有關化學的知識,也應該結合實驗現象積極思維、主動思考,學會質疑,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由現象分析本質,多做實驗,通過實驗、通過探究與活動學習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悉相關的化學變化,在玩、動手做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化學知識,養成不斷反思的習慣。簡言之,讓化學課“生活化”是化學課的永恒不變的主題。
參考文獻:
[1]程偉.初中化學 教學淺析.中學生數理化.2012(10)
[2]陳正華.初中化學生活化課堂的創設.教書育人.2012(11)endprint